从用好区位优势到做好产业承接安徽小镇汊河如何融入长三角?
是滁河、清流河和来河的三流交汇点也是江苏和安徽两省的省界。作为省界汊河在行政上划分了江苏和安徽两省就到了北边的安徽滁州来安县汊河镇。
汊河镇也是中国距离相邻省会*近的小镇,与江苏省南京市,南京江北新区、南京高新区相连。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汊河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主动接轨南京,融入长三角,成为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排头兵。而这条省界也成为了桥梁,在方便两省居民往来的同时,连接起了两省的交通、产业、人才、医疗和文化。
“周五晚上下班,一小时后,就能到南京的夫子庙赏灯会。”从汊河镇出发,驾车11公里,就到了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站,再搭乘地铁,就到了南京夫子庙。“在汊河镇上,80%的车都是苏A车牌。”汊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尹文健告诉记者。
汊河镇与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相邻,离南京长江一桥仅12公里,处于南京1小时经济圈核心层,是皖东对接南京的桥头堡。沪宁洛高速公路、104国道和312省道贯穿境内,津浦铁路、合宁铁路和京沪高速铁路倚县而过,内河航运直通长江。
近年来,汊河立足建设“大江北”交通圈,推进新城路网无缝连接,全面拉开内联成环、外联成网的区域交通大框架。提升对外路网“畅通度”、拓展跨桥水运“通达度”、提高换乘“便捷度”,推动跨境互联。
在路桥方面,汊河完善路网体系,建设滁宁交通“中转站”。积极推进与江北新区快速化、通勤化、公交化联系,实现区域交通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实施双向六车道的汊河大桥重建和谋划推进东城大道和中李、幸福、黑扎营三座大桥建设工程,解决汊河新区融入南京的交通瓶颈。
在公共交通方面,汊河积极对接和推进来宁公交换乘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在汊河设立滁宁公交换乘站点,将南京公交专线引入汊河,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打造“大江北”半小时通勤圈。届时,南京602路、610路公交车可直通汊河新城内部,实现来安至南京公交的无缝对接。
而水运方面,总投资2.5亿元的滁州(汊河)港已投入运营两年半时间,年吞吐量达208万吨,直通长江。汊河港至G104集疏运项目,打通了大江北水陆融合通道。
作为中转站和核心区,汊河正在一步步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南京都市圈半小时核心圈层。因为汊河,滁州和南京连了起来,近一步带动了安徽和江苏两省的互通互联。
2018年底,横跨宁滁的南京地铁S4号线正式开工,未来,汊河镇将设立两个站点,其中北线号线号线通车后,宁滁两地居民将实现全地铁通勤。“等滁宁城铁通车之后,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到南京。”尹文健说。打造江北新区配套产业高铁地铁上看见的汊河均可生产
“现在我每天早晨开车从南京出发,一小时左右到汊河
,过两年等滁宁轻轨通车后,会更快。”已经在汊河经济开发区工作11年的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员工李翔有些期待。李翔工作所在的汊河经济开发区,位于来安县城南部,为滁州“一主四副”重要副中心
,是连接国家级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苏滁现代产业园和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的节点区域,也是安徽东向发展、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近年来,来安县在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中,坚持优势互补,打造一体发展产业群,轨道交通产业发达,达到了“高铁、地铁上所能看见的,汊河均可生产。”汊河镇原来是个农业小镇,工业基础薄弱。2006年
,汊河抓住轨道装备生产重镇南京产业转移的机会,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担产业转移,实现了轨道交通装备从无到有的突破,成为远近有名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基地。“南京轨道交通产业发达,我们就抓住这个机遇,积极承接南京等周边城市的配套产业。”汊河经开区工作人员尹文健解释了汊河对于南京以及在长三角的区位意义
,“就像一台戏不可能全是主角,配角也不可或缺,而汊河的定位就是做好重要的配角。”“公司一开始大概百来人,发展到今天已经有400来人了。”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剑群告诉记者
,“现在的汊河与十多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是汊河经济开发区中的一家轨道交通企业,2012年搬到汊河,这些年来见证了汊河镇的变迁。聚焦产业转移,汊河主动承接南京等周边城市的配套产业。成立的汊河产业园按照发挥优势、资源互补、错位发展、配套融合原则,积极对接中车集团浦镇车辆厂等一批行业知名企业
,不断壮大轨道交通产业规模,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园区入驻企业80%来自南京,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目前已入驻轨道交通企业132家,其中85%来自南京,江北新区的产业配角定位愈加突显。截至2020年3月
30日,汊河经济开发区拥有注册企业563家,其中工业企业318家,投产223家,规上企业76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2019年,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0.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2.9亿元。未来,汊河还将积极对接大江北,坚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
,聚焦招大引强,做好产业发展“合伙人”;引进一批有核心技术的相关项目和高端产品研发类项目,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的平台水平;做大做强汊河电子信息配套产业园,进一步丰富产业类型,强化与南京江北新区的产业衔接,做好产业配角;发展壮大高端智能制造和创新创业产业集群,构筑内陆开放新高地;聚焦小型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和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等科技含量高、人才集聚度高的产业方向,导入全球创新资源,聚集高端创新人才,与江北新区创新研发形成互动,打造大江北*佳创新研发基地,攻坚核心关键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安徽东向发展“*一站”
025,分别是滁州和南京的电话区号,汊河经济开发区的企业要申请电线都可以。”尹文健告诉记者,“我们管委会的招商电话区号也有两个,目的就是方便南京客商投资和咨询。”产业之外,整个汊河镇也已经与南京“息息相关”——人才、医疗、教育、旅游,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才方面
,汊河高新技术企业和战新企业发展到40余家,超过8000
名企业高管和高技能人才来自南京。2019年,对接大江北高层次人才交流论坛在汊河举办,两地产业和人才对接渐趋常态化。此外,开发区企业还与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9项,目前两地产学研合作项目已超20项。医疗方面,以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为试点,汊河进一步扩大与南京医科大学互动,通过专家定期坐诊等方式,
大力提升县二院的医疗医技水平。来安县居民在南京三甲医院看病时,已能实现医保联网、跨省结算。旅游方面,汊河与南京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假期,有近千南京人到汊河旅游踏青。未来,
汊河将进一步瞄准定位,当好南京“后花园”,为南京市民打造更多高品质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产品和服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去年10月,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滁州市考察,
深入贯彻关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要求,研究进一步深化宁滁合作,推动跨界一体化发展和南京都市圈建设。考察中,宁滁两市签署共同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滁州市来安县与南京江北新区签署的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备受瞩目。今年4月,来安县与南京江北新区共同启动《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策略研究》编制工作。示范区规划范围约72平方公里。在13
平方公里的先行区中,涉及江北新区顶山街道部分区域3平方公里,汊河10平方公里。合作重点将围绕产业协作一体化、规划政策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开展深度合作,突出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寻求突破,在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协同创新等关键环节探索新路子,努力把顶山—汊河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打造成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区、宁滁同城化先行区、长三角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