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来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安徽这次作出花了!

admin8个月前 (09-26)来安产业信息63

  初秋时分,田埂上野花怒放,远处的稻田也快到了成熟的时节。而高善华眼前的这片田里,一茬茬的农苗挺不起眼,矮矮的个头也看不出能收获的动静。他一边浇水一边嘟哝:“不晓得今年能不能卖上4.5元的价钱?”

  高善华是位菊农,他背后是西涧滁菊种植示范基地的高大雕塑,眼前这片菊田,是安徽省滁州市滁菊千亩示范基地之一。高善华种了20年滁菊,菊苗已长到膝盖高,等到11月,才是花开收获的时候。

  滁菊素有“金蕊玉瓣、翠蒂天香”的美誉,因其独特的药用、保健价值而跻身全国四大药菊之列。然而,它在上世纪90年代初却几近*迹。

  “卖到4.5元应该可以,现在多浇点水,产量还能更高。”龚建国对高善华说。龚建国是滁州市滁菊研究所所长,1997年时,龚建国意外发现了滁菊的价值。当时的滁菊,只剩下几千株被保护性种植。

  经过20多年来的抢救、推广,如今,滁菊的种植面积已达万亩,这种传统作物重焕生机,为当地农民增收6亿多元。不过近年,滁菊发展又遇到了瓶颈:产量、价格不稳定是菊农高善华的烦恼;加工品销路不畅、无法带动滁菊种植规模,则是龚建国们的烦恼。

  滁菊的二次振兴,到了产业链共同发力的时刻。

  滁菊的历史悠久,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乾隆年间的《本草纲目拾遗》都对滁菊有专门记载。

  滁菊的主要成份有黄***、挥发油、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据龚建国介绍,其总黄***含量和微量元素硒的含量都很高,且吸收性好。

  但就是这个价值很高的作物,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第三次中药材普查时却消失了。1997年,当时还是一名基层农技人员的龚建国听说了滁菊的情况,决心复兴这一品种。他花了45元钱买回300棵菊苗。当时,全国的滁菊仅在滁州市全椒县马厂镇有不足3亩的种植,还是当时的中医药局委托一位老农所做的保护性种植。

  直到亲身投入滁菊种植,龚建国才发现滁菊为何会濒临灭*:种质退化,导致品质下降;缺乏高产栽培技术,产量低、经济效益差;加工工艺原始落后,无法进行产业化发展;菊农自产自销,无法开拓市场。

  滁菊生长期长,从3月育苗、4月扦插到11月采摘,生长期高达8个月,但采摘期只有20天。“如果不及时采摘,滁菊就会烂在田里。”菊农高善华说。

  采摘后的鲜花无法保存,必须马上杀青、烘干。滁菊传统的加工方式是在家庭烘房里用硫磺熏蒸,这种方式虽然简便,但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会在花朵表面残留二氧化硫,一旦超标对人体有害。

  出于健康需求,中药材(滁菊)以及饮片标准中,不再允许二氧化硫残留限量。这切断了传统加工之路,也就是说,滁菊若要扩大种植,必须研发新的加工方式。

  滁菊采摘后加工前,龚建国指导工作人员分类筛选

  滁菊研究所探索过多种无硫磺加工工艺,比如用煤炉熏蒸烘干,用红外线、微波杀青烘干等,产品却始终不理想。直到与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合作,研发了蒸汽杀青技术,一举实现了突破。

  “通过产学研合作,我们设计研发了杀青、烘干一体生产线,降低了滁菊加工的时间和成本,还申请了专利。”滁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朱双杰说。

  这条十几米长的生产线,就躺在离西涧滁菊基地不远的金玉滁菊生产基地中,每到11月下旬,厂里的广场堆满刚刚采摘的鲜花,厂外排起菊农送货的长龙,人头涌动,机器隆隆,蔚为壮观。

  改良了品种,扩充了加工能力,滁菊起死回生。

  目前,滁菊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综合产值1亿元,年加工能力500吨,种植效益5000元/亩左右,为农民增收6亿多元。滁州市还在所辖的南谯区、琅琊区、全椒县、定远县、明光市和来安县等地进行了滁菊产业扶贫,相比于种粮,农民亩均净产出增加3000-4000元。龚建国担任总经理的滁州市金玉滁菊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有2000亩生产基地,占滁菊种植总面积的五分之一。然而,发展这朵花的路上,也饱含心酸:每年收购菊花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建设生产基地需要巨额投入,龚建国靠着跟亲戚朋友借钱,已累计投入了上千万元,直到近几年才扭亏为盈。

  2002年,滁菊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2006年,又获安徽省十大名牌农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安徽省优秀旅游产品称号;2013年,滁菊成为“滁州市花”,一时风光无两。

  而事实上,在2010年左右,滁菊的种植面积就已达1万亩,也就是说,近10年来,一直在原地徘徊。古老滁菊在重焕青春后,再次出现发展瓶颈。

  这里有自然的原因:滁菊生长在滁州市南谯区和全椒县江淮分水岭地段,自然灾害严重,导致产量极不稳定。据资料统计,滁菊丰收年鲜菊花产量是歉收年产量的4.2-5.7倍。

  也有近年来“劳工荒”导致的原因:滁菊种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长达8个月的生长周期里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人工成本高于种粮。“而滁州由于自身地理位置,与南京仅18分钟高铁的距离,这几年来,劳动力外流突出。”滁州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科长张勇介绍。

  滁州市种粮大户张军,今年流转了200亩土地种植滁菊,他雇佣的农户,*年轻的56岁,*大的已是87岁高龄。

  但缺人种植不是张军*担心的,他现在*担心的是销路,“之前谈好了一家加工企业答应收购全部的滁菊,但这家企业突然面临拆迁,如果不能收购,滁菊只能烂在地里”。

  限制滁菊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缺乏大型生产收购加工企业。滁州市全椒县目前滁菊的种植面积约13公顷,这是因为全县只有一家大型加工企业,其加工能力只能覆盖13公顷的种植面积。

  近20年来,大型滁菊加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金玉滁菊、菊泰等头部企业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但为何只有寥寥几家?“滁菊产品市场销路不畅,导致企业也不敢大规模收购滁菊鲜花进行加工。”龚建国说。

  大量鲜菊花集中上市,且花期短,想要在几天内,靠几个企业、几台烘干机、几座烘房,就把堆积如山的鲜菊花烘成干菊花,是难以做到的。

  市场出路,决定了滁菊能否二次振兴。然而,市场在哪?

  龚建国介绍,在滁州“滁菊”、浙江“杭菊”、黄山“贡菊”、亳州“亳菊”这四大名菊中,杭菊一家的市场占有量高达90%。

  品牌效应是其中奥义。“人们一提到菊花,几乎都会想到杭白菊。”龚建国说。2018年一项调研显示,部分滁州市外消费者几乎对滁菊品牌毫不了解,调查对象中对滁菊品牌有深刻印象的只占24.4%。

  近年来,市面上也涌现了一批滁菊产品,如滁菊明目丸、菊花提神胶囊、滁菊面包、滁菊糕点、滁菊果酱、滁菊果冻、滁菊酒、滁菊酒饮、滁菊洗液、滁菊防晒霜、滁菊药枕及滁菊枸杞粉等,可惜都还未能大规模生产、投入市场。

  *主要的产品仍是茶饮,“金玉滁菊”已经获评中国驰名商标,但这种高端产品的主要市场应该在滁州以外的全国市场。

  “好货也要靠吆喝。”提升品牌影响力成为滁菊突破瓶颈二次发展的关键。如何进行影响力的提升,各方都在积极尝试。

  好消息是,在即将到来的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滁菊入选为“丰收好物计划”推介农产品。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腾讯广告、微信联合发起,与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各地政府合作,推出了“丰收好物计划”,这一计划是借助腾讯的资源与能力,推动农产品品牌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共同富裕的专项计划。

  据介绍,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期间,“丰收好物计划”将为多款农产品进行广告推广投入,以帮助提升售卖效果。滁菊正是其中之一,互联网公益力量的加持下,其品牌提升效果值得期待。

  除了打响品牌,滁菊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壮大产业朋友圈。“杭白菊的重要销量保证,来自国内两家凉茶企业的大量采购。”龚建国说。

  滁州是农业大市,也是食品加工产业大市,许多大型食品企业均在滁州建有生产基地。滁菊加工企业要与本地食品企业以及国内药企、保健品企业合作,探索共同开发模式,合作开发新产品。

  针对滁菊集中收获、集中加工的生产现状,建设一定规模的仓储中心迫在眉睫。滁州学院有关专家建议,要帮助龙头企业建设菊花仓储中心,以解决滁菊的采收时间短问题,保证滁菊的品质。到2025年,在每个种植基地建成容积为100吨的仓库一座,争取国家物流项目支持。

  在此之上,还应当筹建滁菊交易集散中心,引导加工企业、研发机构、电商物流仓储企业入驻,实现滁菊产业集聚发展,经营滁菊研发、宣传、展示、加工、包装、网络营销、培训、种质资源保护、物流等,打造滁菊产业链生态圈。

  届时,滁菊的能否振兴,将不再是依靠农技人员和个别龙头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在壮大产业生态基础上二度芳华。

  (来源南风窗微信公众号,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福州出新政:外地毕业生来求职包住一年

  科创金融发展综合指数 南京全国第六

  西海岸新区:“山东*一区”的舍与得

  窑洞前做饭成网红 “陕北霞姐”不忘初心

  陪伴70年 重庆老火车站即将停办客运业务

  江西湖口县:牡丹荷盛开 “蝶形蜻蜓”如约而至

  夜幕下的银凤湖,灯光璀璨美轮美奂……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laian.021cf.cn/index.php/post/3456.html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安徽这个产业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以抗癌

安徽这个产业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以抗癌

  “大国重器”出海,“安徽造”向高端迈进   10月底,繁忙的上海港港区内,安徽海螺川崎装备制造公司生产的盾构机正在等待装船发运印尼。这是“安徽造”首台出口盾构机,属地铁隧道掘进工程的主流机型,具有掘进速度快、刀具更换安全便捷、操控性能稳定等特点,运抵印尼后将参与雅加达地铁2号线项目建设。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号称“工程机械之王...

安徽这次作出花了

安徽这次作出花了

  初秋时分,田埂上野花怒放,远处的稻田也快到了成熟的时节。而高善华眼前的这片田里,一茬茬的农苗挺不起眼,矮矮的个头也看不出能收获的动静。他一边浇水一边嘟哝:“不晓得今年能不能卖上4.5元的价钱?”   高善华是位菊农,他背后是西涧滁菊种植示范基地的高大雕塑,眼前这片菊田,是安徽省滁州市滁菊千亩示范基地之一。高善华种了20年滁菊,菊苗已长到膝盖高,等到11月,才是花开收获的时候。...

安徽进口食品产业园战略合作集中签约

安徽进口食品产业园战略合作集中签约

  本报讯 7月28日,“云食界”5G国际食品城公测发布暨安徽(巢湖)进口食品产业园和“‘云食界’5G国际食品城”项目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安巢经开区举行,标志着安徽(巢湖)进口食品产业园线下线上融合发展实现重要跨越。   活动上,“云食界”5G国际食品城公测发布。“云食界”5G国际食品城是安徽(巢湖)进口食品产业园自主研发的B2B2C全球食品电商平台。该平台无缝融合线上VR商城、线...

安徽重点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安徽重点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近年来,安徽省重点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力量,创新招商方式,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新兴产业落地,激发安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安徽全省重大项目“云签约”活动近日举行,此次全省“云签约”重大项目286个,项目覆盖全省16个地市,涉及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能源、生态环保、文化和农林等6个领域,总投资6071.6亿元,成为安徽强化“双招双引”(招商...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服务健康生活和先进制造,专业从事化工、生物及新材   公司始建于1974年,并于2011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2597。总部位于安徽滁州, 拥有安徽来安及定远两大生产基地,在美国芝加哥、南京、合肥及滁州分别设有研究院、应用研发及运营中心。   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民营企业50强,全国石化行业民营企业百强,是国家级...

安徽首个园区级冷热双蓄蓄能式能源站在来安投产

安徽首个园区级冷热双蓄蓄能式能源站在来安投产

  在滁州市来安县双创产业园能源站内,安徽首个园区级单体*大的冷热双蓄蓄能式能源互补型能源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可以夏季蓄冷、冬季蓄热的方式,为园区用户提供冷热供应。   据介绍,项目满负荷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0万吨,节约园区用户用能成本约140万元。目前,整个项目涵盖了双创产业园内的政务办公、企业、人才公寓等不同性质的用户,用户用能面积达4万平米。(汪瑞华 宋...

安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安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28日,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正式开通,自滁州高铁站出发,大约40分钟可抵达与南京相邻的来安汊河站。   滁宁城际铁路西起滁州高铁站,途经滁州市区、苏滁产业园、来安县、南京市江北新区,止于南京北站,线座,采用市域D型车,设计时速120公里,总投资约180亿元,其中的南京段仅有5公里多,设北斗产业园站、南京北站两站。它是安徽首条城际铁路,全线通车后,有望成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

安徽马鞍山1000亩工业土地出售 大小可分割 30亩起售

安徽马鞍山1000亩工业土地出售 大小可分割 30亩起售

  和县城区距南京江北新区Km, 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产业集群落位:和县经开区-省级开发区一环两空、三港四铁、五横八纵的立体交通格局 一环:苏皖门户长江两岸高速环线——南京三桥、北沿江、常合、宁马高速环; 两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一小时路程,距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两小时车程。 三港:安徽*大的深水良港——郑蒲港,可停靠五万吨级货轮;历阳港、乌江港可停靠吨级货轮; 四铁:马鞍山东站、当涂东站、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