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看一线丨安徽滁州:产才融合聚汇人才“满天星”
央广网滁州1月15日消息(记者周然)刚刚迈入2024年,位于安徽滁州开发区的隆基生产基地就已经开足马力。“虽然去年光伏产业面临着行业调整,但我们仍然实现了销售收入260亿元,产能增长了40%。随着行业调整的结束,今年我们的整体形势会更好。”滁州隆基总经理付德臣告诉记者,他的愿景不仅来自于对于光伏产业的整体判断,也同样源于对滁州这片发展热土的信心。
作为头部家落户滁州的光伏企业,滁州隆基年年都在追加投资,目前总投资已超过100亿元。5年建设5期项目,让这家企业深刻见证着滁州光伏产业的从无到有。目前,滁州拥有全球光伏20强企业中的9家,2023年产业规模超1300亿元。
滁州光伏产业年产值已突破千亿元(央广网发 周磊 摄)
光伏是滁州过去几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23年,滁州共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近3000个,总投资超2万亿元。以醉翁亭和小岗村而闻名的安徽滁州,这些年正以光伏、储能、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引人瞩目。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更离不开优秀专业人才的支撑。对此,滁州深谙其道。滁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文芳表示,目前,滁州市构建了以打造长三角吸引人才的集聚地为目标,以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为牵引,以“双招双引”一体部署为抓手,以落实年度招才引智“十大举措”为重点,以开展“星耀滁州”系列人才活动为载体,以深化“四即四享”改革为保障的“六位一体”人才工作格局。
2023年,半导体高级工程师高立华刚到滁州工作,政府工作人员就送来了一张“亭城英才卡”。“停车、代驾、餐饮等方面都有专属权益,让我们在创业之余能够更好的享受生活。很便利,很温暖。”高立华说。
高立华所说的“亭城英才卡”是滁州“一窗一卡一网”人才服务体系的中的重要一环,现已制发近5000张,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交通、消费、旅游等专属服务近百项。据介绍,为解决人才政策碎片化、部门化问题,滁州市对全市人才政策进行了全面整合与升级,构建了“满天星人才计划”为统领,以高层才人才25条、大学生和高技能人才18条等专项政策为支撑的“1+N”政策体系,确保人才政策容易懂、广知晓、快兑现。
作为农村改革发源地,改革创新一直是滁州的发展底色。2023年下半年,滁州针对人才工作实施了“四即四享”改革,实行上级政策“来文即办、免申即享”,市级政策“随申即审、审定即享”,人才项目“集中评审、评定即享”,会议决策“一事一议、议定即享”,变线下年度集中申报为线上随时申报,兑现周期由过去一年一次缩短至3-7天。据统计,政策实施短短3个月,现已兑现491笔、4974万元。“人才入职后从手机APP里就可以直接申请相关政策,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安排时间从系统审核相关材料。”滁州市人才发展促进中心主任朱龙说。
同时,滁州还在不断强化“金融助创+生活安居”保障,设立了3亿元“天使投”基金、“人才贷”风险补偿金,助力人才创业融资。同时,滁州还建设园区人才公寓1.3万套,增加人才住房供给。
华瑞微是滁州首批认定的人才企业,已获得500万元的“人才贷”(央广网记者 周然 摄)
从南京浦口来滁州南谯区扩大生产的华瑞微是一家国际级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占比达到6成以上,是滁州首批认定的人才企业。来滁不久,企业就获得了当地500万元的“人才贷”,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问题。
旭合科技生产车间(央广网记者 周然 摄)
2023年,旭合科技在滁州实现了当年落户、当年投产。“由于厂区建设速度太快,我们的员工公寓没有跟上进度。滁州市贴心为我们提供了‘苏滁公社’人才公寓。周边公园、餐饮等配套设施齐全,价格还亲民,为我们400多名员工解决了后顾之忧。”旭合科技运营总监任军利告诉记者。
此外,滁州还与上海九院、南京鼓楼亿元等优质医院建成医联体,先后引进南京琅琊路小学、夫子庙小学、苏州外国语学校等名校设立分校,让各类人才在滁州安心创业。
招启军是首批国家“卓育”人才,也是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如今,他领衔的南航先进直升机研发制造项目正在南谯区紧锣密鼓的进行新机型研发。在现场,记者看到厂房里摆放着几十架旋翼飞行器产品,有的正在研发调式、有的已经逐步走向市场。“我们研究的倾转旋翼机兼具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优势,既可以垂直起降,也可以高速巡航、投递大载重物品,未来应用场景非常广阔。”说起项目,招启军如数家珍。目前,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亿元,占地95亩,将逐步建设一个以直升机为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基地,预计年产值10亿元以上。
招启军告诉记者,作为江苏人,他选择来滁州发展就是看中了当地发展低空经济的眼光。“我们新机型的调试需要400多米长的试飞跑道,这方面滁州给与了大力支持。”招启军说,南航项目的落户,将吸引和孵化一批航空领域企业,带动滁州形成航空的全产业链。
来自中科大等知名院校的毕业生正在滁州相关企业从事功能农业领域研究(央广网记者 周然 摄)
像招启军这样因为产业发展来滁州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不在少数。这几年,随着滁州市主攻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拼抢新赛道,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氛围愈发浓烈。2023年,滁州全市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82个,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22名、大学生1.6万名。
产业与人才“双向奔赴”正在为滁州的高质量发展不断赋能。
根据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滁州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超过3800亿元,增长7%,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道稳居安徽第三。同时,2023年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513个、新开工510个、新竣工320个、新投产350个。
报告还提出,滁州今年要力争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全年产值超2000亿元,动力电池产业确保产值增长30%以上,加快打造全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头部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
以“新三样”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更需要高端人才。为此,滁州已经连续两年发布高薪人才“四海招贤”榜,主要涉及计算机、金融、机械、化工、医药等专业领域,平均年薪50万元以上,蕞高年薪超过100万元。
“通过这种实施‘企业张榜、中介揭榜、政府奖补’引才模式,我们已经招募引进相关人才48名。“周文芳表示,滁州还连续4年发布“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榜,累计发布技术需求264个,榜金7.9亿元,吸引了境内外400多个人才团队洽谈合作。
位于天长市的鑫铂铝业就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通过揭榜挂帅技术对接,企业一举解决了铝材高速阳极氧化“卡脖子”难题,成功在A股上市。目前,鑫铂铝业已经是长三角地区规模蕞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全国蕞大的光伏边框生产基地。
顶格推动人才工作,让滁州收获满满:连续两年,滁州获得“中国蕞佳引才城市”称号;2022年净增常驻人口6万,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杭州、合肥、宁波、南京和苏州;2023年新引进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70人,同比均实现翻番,新备案8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列全省头部。
大批高质量人才的到来,滁州市对未来的发展更有底气。根据“十四五”规划目标,滁州预计实现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600亿元、人均GDP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的80%以上,成为全国前80强城市。
光伏是滁州过去几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23年,滁州共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近3000个,总投资超2万亿元。以醉翁亭和小岗村而闻名的安徽滁州,这些年正以光伏、储能、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引人瞩目。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