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三城镇:小龙虾开启集体经济新篇章
安徽省来安县三城镇地处来安县城南部边沿,东邻汊河、北接水口、西连大王,南与乌衣隔河相望。近年来,三城镇守底线、强特色,抓重点、树新风,推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促进农业发展高质高效,努力打造“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治理优”的幸福三城。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地处圩区、四周环水的地理环境,让三城这座小镇在土壤、水源等种养殖资源上占据了不少优势,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近年来,该镇大力发展“稻虾轮作”立体生态循环农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形式,带动当地农民在稻田里进行水稻和小龙虾立体种养殖,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天涧村的稻虾养殖户刘森林是一名97年出生的退伍士官。回来后,他开始跟着当地龙虾产业带头人学习,带着虾苗挽着裤腿在田间地头与农户一起学习龙虾养殖技术,如今已承保300亩优质良田用于发展稻虾养殖。他也时常走出滁州,从盱眙等地引进“克氏原鳌虾3代”等新品种,使得小龙虾品质不断提高,养殖效益稳步提升。之所以选择回到家乡,正是因为他目睹了天涧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机耕路成了风景道,小龙虾成了致富宝,旧民居成了打卡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天涧村化为生动的现实,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回村发展。
“疫情对我们稻虾产业没有太大的影响,6月份虾苗出笼,正是夏季小龙虾火爆的季节,能卖个很好的价钱,等到了秋季再收割水稻。去年稻虾两项有60万余元的收益,今年有了经验,我准备扩大规模至400亩,肯定会做得更成功。”刘森林高兴地说道。
产研一体,实现稻虾创收。2022年,立足于现有的千亩“稻虾轮作”示范基地,该镇引进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博士团队,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一千万元,联合研发以玻璃温室为主体,包含蔬菜种植区、水产养殖区以及水循环处理的工厂化鱼菜共生一体式生态系统项目。该项目建设以“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特点”为原则,集生态循环种养殖、观光旅游、科普教育、科技农业创业孵化于一体,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业态,实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有机结合,带动和促进三城镇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不仅有效解决粮食生产与水产养殖争地、争水的矛盾,更实现了养虾、种粮两不误,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环保,还可为当地村两委每年增加超6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同时,三城镇利用宅改契机,实施农旅融合发展战略,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打造龙虾农旅项目,对项目区内12户农房2568平方米的外立面进行升级改造,拆除无功能建筑191平方米,处置5户超占宅基地面积112平方米。盘活3户闲置农房。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1户宅基地及房屋采取使用权流转的方式由滁州市徽乡本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改造成餐饮场所,农房租金每年828元,由农户收益,宅基地流转金每年2795元,由村集体、村民组、原宅基地使用者,按照1:2:7的比例进行分配。2户采用“自愿有偿退出+置换安置”的方式进行盘活,对原房屋进行评估,原农房和宅基地退出后,集中到伍庄安置点按每平方米800元的置换价选购安置房。
该项目秉承“一虾先行,镇景融合”的原则,大力发展圩区水乡的优势,打造农耕文化体验、主题餐厅、钓虾品虾等项目,新扩建农家乐和农产品展销中心,打造展现乡村旅游的新窗口。开展民俗游玩、农事体验等活动,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大幅提升,逐渐成为撬动三城镇乡村振兴的新支点。如今三城镇正以天涧村为试点,把小龙虾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特色产业,培育打造小龙虾全产业链推动,养殖区变景区,提高小龙虾产业的规模和综合效益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小龙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乡村振兴在这美丽的小镇呈现一片火热景象。
如今,天涧村依托现有成熟的虾稻种养发展模式,摸索特种养殖产业,多渠道为农户及村集体增收,这种多种模式的探索与发展,开拓了集体经济的新篇章。(马丽 章晶晶)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