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升级之后
9年,一份紧握南京市交通发展命脉的文件,放在了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桌面上。没多久,南京市收到回复:批准实施《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年底,“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十件大事”评选,该工程的“正式立项”毫无意外高居榜首。
伴随着南京地铁的线路图徐徐展开,南京都市圈也紧锣密鼓地谋划着,几乎和地铁构建的时间同步。2000年初,在市政府宣布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批复之后,7月的江苏省城市工作会议上,打造“南京都市圈”的想法被首次提出。
彼时,核心城市“南京”的城镇化率高达42.3%,高于全国平均的6.1%,处在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都市圈内的其他城市发展还存有极大的成长空间。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鲜少有城市满足都市圈的四个基本条件——城镇化率过半;核心城市足够繁荣;中小城市得到充分发展;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但南京都市圈一直在默默蓄力。
都市圈超越一般地理概念,是具有社会职能的空间形态,圈内层次较为丰富,规模大小不一,各地区在保证当地特色与定位的情况下,需不断完善交通网、信息网,以达到将圈内政治、经济、文化融为一体、协同发展的目的。
这其中,交通是基础,产业是纽带。距离南京都市圈启动共建十年后,2012年,核心城市南京已经与都市圈内城市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通。高速公路覆盖了都市圈内所有县级城市,像一张密布的网,罩住整个南京都市圈。
在此之前,铁路早已在都市圈内各城市节点畅通无阻。
南京都市圈交通的变化,很快改变了周围居民的生活和工作轨迹。“陈同学住在滁州,每天坐火车来南京上班。这已经让我感到惊奇,但更让人感叹的是,他每天都比我先到家……”生活在南京年轻人在微博里感慨。滁州市位于安徽省边界,固守南京江北门户,处在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的核心圈层,是安徽与江苏两省的重要枢纽。
除了高铁连线,滁州在当地的乌衣县建立滁宁公交换乘中心,以公交实现与南京的无缝对接,并发行滁州“亭城通”卡,满足人们在南京异地刷卡的需求。
然而,穿梭不同城市之间,乘坐公交耗时久、火车流程繁琐,南京都市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优化交通布局的过程中,设计将地铁、轻轨从核心城市南京,开进都市圈内中小城市。
2015年3月,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健全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机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跨省地铁”建设计划,用交通网络的构建实现江苏省与安徽省互联,进一步助力南京都市圈内个城市的融合。与此同时,“产业”也瞄准了这里,半年后,华夏幸福将产业搬进了滁州市来安产业新城,开启产业新城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模式的异地复制。“产业新城PPP模式”注重政府与企业作为“共同体”的关系,强调双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共同助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建设。
滁州市来安产业新城也是华夏幸福在南京都市圈建设运营的*一座产业新城,这只是初步的试水。如果说来安产业新城还是华夏幸福在为都市圈内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助力,那么,南京市溧水产业新城则是该企业已经将南京都市圈看作主战场的体现。
南京市溧水区是南京四大副城之一,同时也是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产业集聚区、国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的重点区域。
华夏幸福与当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之后的第三年,2018年9月6日,一辆无人驾驶的测试车缓缓驶出溧水产业新城科创中心,前往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进行测试,整个测试过程全由测试车的车身上加载的高清探头和传感器等各种装置采集的数据协同完成。这一动作侧面展示出溧水产业新城的重心与发展前景。
依据当地特色和位置优势,溧水产业新城在距离市中心45公里,区中心9公里的位置,紧邻宁溧城际S7线与机场建立,聚焦“研发+制造”模式,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智能制造装备和科技服务为辅的一主两辅产业格局,并配套公园、学校、医院、公园、空港会展综合体、人才公寓等基础生活场所。
产业新城像是县域、区域与城市之间的一座桥梁,以产业带动中小城市、普通区县不断壮大,有力的承接大城市外溢的资源,打破中心城市“独立”的状态,实现都市圈一体化。
截至2019年2月底,溧水产业新城累计引入企业74家,其中包含中国恒天、欣旺达、我乐家居等,以及飞燕活塞环等南京当地龙头企业,实现项目签约投资额数近百亿。除产业外,城市面貌也快速推进,完成10.4公里的道路修建,累计园区绿化面积17.4万平方米,21万平方的月鹭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这样的产业新城在南京有四座,分别坐落在南京不同方向的远郊地区,初步完成产业新城对核心城市南京的布局。
数据显示,华夏幸福已经在中国15个核心都市圈建设运营产业新城,形成了“3+3+4”的整体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包含22座产业新城和小镇。2018年,产业新城新增入园企业702个,产业新增投资额1660亿元。
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言明要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打造成为国际*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城市群。
三年后,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全国共识别出34个都市圈,它们总面积占全国24%,总人口占全国59%,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77.8%;其中,长三角与珠三角位列*一层级,属于成熟型都市圈,长三角区域内,以上海、南京、杭州、宁波为中心城市的都市圈,综合发展质量位于全国首位。
“都市圈文件的发布意味着中国从一个单打独斗的城市竞争时代进入了一个区域协同和区域合作的时代,是给我们眼前城市病态开药方,拿出治病良药的一个重要措施。”报告发布当日,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说。
在打磨城市群的过程中,都市圈的发展是重要抓手与保障,也是介于城市与城市群之间的发展过渡带。良好整合区域资源,能够加速产业集聚,提高城市职能的利用率,*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这也是城市发展迭代升级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华夏幸福步履不停。在以产业新城带动河北固安县经济发展至今,它从聚焦都市圈外圈层的县域逐渐向都市圈核心区发展,这条以PPP模式助力城市发展的路走了快二十年,下一个二十年,它还会为城市做些什么?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