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来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皖东粮仓”释放新动能——安徽省滁州市农村改革纪实

admin8个月前 (09-26)来安产业信息31

  近年来,地处皖东的安徽省滁州市牢记总书记考察小岗村时的殷殷嘱托,全面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先后承担95项国家级和143项省级改革试点。

  聚焦群众所需、人才所想、企业所急、基层所盼,大胆试、大胆闯的滁州,一项项可推广、可复制的“滁州经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以源源不断的改革之力引领滁州发展之变、阔步现代化新征程,推动滁州经济发展稳居全省第三、跻身全国百强。

  立秋后的凤阳县小岗村,一望无际的水稻即将迎来丰收的喜悦。种粮大户程夕兵每天都要去田间地头查看苗情。“通过采用物理灭虫、绿肥壮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等绿色种植技术,农药、肥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每亩土地节约成本60元。”程夕兵介绍,他的家庭农场提供育秧服务面积达2800亩、插秧服务面积达2200亩,水稻、小麦飞防服务面积达5000亩,经营服务纯收入80多万元。

  土地之上,更多的发展力量正持续迸发。瞄准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小岗村构建起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以乡村旅游、研学拓展、培训教育等为支撑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格局;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的省级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里,知名企业盼盼食品的生产线条,以小岗村及周边村庄的农副产品为原料开展深加工,各类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围绕“蒸谷米”开拓出水稻育种、产品研发、设备制造等多个板块,先进加工生产线出口至海外;高科种业、小岗新锣等项目陆续签约落地,技术含量高、集约化程度高、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加工和绿色食品产业串珠成链。

  近年来,小岗村先行探索实施省级以上农村改革试点17项,其中国家级8项,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等一批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今年年初,小岗村村民迎来第7次分红,年年增加的分红收入,源于小岗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改革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推动着小岗村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历史性转变。

  高举改革旗帜,勇当改革先锋,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小岗村获颁全国首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设立全国首支村级乡村振兴产业基金,成立全省首家村级乡村振兴支行,今年新获批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

  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奋力探索更多中国农村改革的‘滁州方案’。”滁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农村改革是滁州的红色基因和金字招牌。该市坚持每年把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强市建设作为硬性工作任务,坚持抓小岗促全市,7年累计承担涉农国家级改革试点41项、省级51项,一大批改革在全国全省探索了路径、创造了经验。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级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3项整市试点深入推进,获批全国首批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

  一系列改革举措,激活的不仅仅是小岗村的土地和人力资源,更是牵动滁州市广袤乡村盘活资源、推进土地流转、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滁州是鱼米之乡,更是全国商品粮基地,被称为“皖东头部粮仓”。今年以来,滁州市深入贯彻落实《安徽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规划》,加快建设百亿斤皖东粮仓,2024年夏粮产量189.5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04万吨,增量居全省头部位;夏粮面积497.97万亩,比去年增加3.32万亩,增量居全省头部位;夏粮单产380.65公斤/亩,比去年增加3.6公斤/亩,单产增幅0.95%,居全省头部位。

  耀眼的成绩单离不开活力四射的农业经营主体。全市拥有家庭农场两万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900多家,居全省前列;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达5000多家,全市承包地流转率超60%。

  作为全省唯一获批的全国整市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市,滁州坚持聚焦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连续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均居全省头部位,连续6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去年粮食总产95.43亿斤,增量和增速均居全省头部位。同时,在全省率先开展整市域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保险试点,投保面积185万亩。

  全市有38个中心村依托28万亩高标准农田,以乡村产业为支撑,一体推进人居环境改善,着力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美丽田园。其中有27个村被评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中心村。

  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全市982万亩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应颁尽颁,80万农户吃上了“定心丸”。

  聚焦释放改革活力,不断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

  炎炎夏日,天长市汊涧镇汊北村华云百合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云带领工人在蔬菜大棚里收获豇豆、韭菜、丝瓜等。去年11月,陈云拿到了安徽省首批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登记证。他利用此证抵押,获得银行200万元授信额度,成功贷款80万元,用于蔬菜大棚的改造提升和水肥一体化应用。这得益于在全省率先探索开展的农业生产设施确权登记和抵押贷款试点工作。通过明晰设施产权,创新设置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登记证,既为生产设施上了“户口”,又为经营主体融资打开了“窗口”,解决“无权可抵”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一代文宗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定格在滁州的青山绿水中。滁州的出名也因此得益于欧阳修的“代言”推介。

  滁州市一直致力于保护开发好让人惊叹的这片“林壑”,目前全市森林面积736.68万亩。该市以深化林长制改革为抓手,全力推动林企增效、林地增产和林农增收,让万千资源演变为万千产业,推动“绿水青山”有“颜值”更有“产值”。

  走进南谯区施集镇,蜿蜒的山路边一棵棵麻栎树长势喜人;专业木炭合作社里,一箱箱打包封箱的麻栎木炭即将踏上“漂洋过海”的旅程。“我们现在都愿意种麻栎树,不仅省心,收益还又多又快!”“这批木炭是准备出口日本的,现在都供不应求”……说起种植麻栎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村民和合作社负责人连连称赞。

  麻栎,耐干旱、耐瘠薄、长势好,兼具储材、储碳、储能等用途,是江淮丘陵地区优良乡土树种,也是百姓增收致富的理想树种。滁州市创新麻栎短轮伐期经营模式,将经营周期由50年至70年缩短到5年至7年,每年每亩收益700元左右。这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变成“当代人栽树,当代人受益”。不仅因地制宜打造林业产业新业态,还极大拓宽了林农增收渠道,充分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同时推动产业科技化、生态化、集约化,推广麻栎两个国家行业标准,打造麻栎全产业链经营示范样板区,培育国家及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2家,推动形成菊花炭、食用菌等八大产业。

  地处皖苏交界处的来安县池杉湖湿地公园内,一株株池杉倒映在清澈的湖面上像一幅油画。池杉林深处,鸟儿星星点点,白的是白鹭,黑的是鸬鹚,或盘旋高空,或站立枝头,或浮潜水中,一唱一和,彰显着生命的律动。“上世纪80年代,为响应国家植树造林计划,来安县将地势低洼、遇雨成涝,且常年无法种植农作物的雷官镇杨渡村黄大圩选作林场,种植5万余株适宜低洼滩涂生长的池杉。此后数十年间,由于河流改道,河水长期浸没,这片池杉林形成了水中有树、树下有鱼、树上有鸟的‘水上森林’。”公园负责人韩汇山介绍,出资承包这片水域后,开始对池杉林及周边湿地进行系统保护修复。全面实施池杉湖周边退耕退渔还湿,对湿地周边居民实施搬迁安置,扩大池杉湖湿地面积,实施退耕还湿,并广泛栽种荷花睡莲,为鸟类生存腾出空间。

  改革释放发展动能,振兴迎来发展新景。滁州正以创建农村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统筹推进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努力让试验区变为经验区。获批全国首批、安徽唯一气候投融资试点,截至去年年底,滁州市气候投融资入库重点项目265个、总投资6985亿元,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头部位;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改革,明湖创成全国首个“幸福湖”,皇庆湖等26个河湖创成省级幸福河湖,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前列;扎实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建设,颁发全省首批林业碳票,发放全省首笔“碳票生态贷”100万元……

  滁州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升级、蝶变,从全面小康迈向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打出诚意满满的改革“民生牌”,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擦亮民生“幸福底色”。(杨丹丹)

  中国食品安全报社主办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8号-区16号楼 邮编:100070

  中国食品安全网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专业新闻媒体。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的国家级互联网平台。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laian.021cf.cn/index.php/post/62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发展新质生产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您当前的位置:安徽新闻安徽各地   从岗冲之地到宜居新城,从作坊式生产到上下游产业链条完备的产业高地,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以创新为动力向改革求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步稳蹄疾,迈入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康庄大道。   如果说产业发展是园区硬指标,那么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则彰显出“软实力”,软实力也是硬指标。   “前几天下暴雨,我们企业...

来安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游玩攻略-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门票多少钱价格表-团购票价预定优惠-景点地址在哪里图片介绍参观预约旅游游览顺序攻略及注意事项营业时间-【携程攻略】

来安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游玩攻略-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门票多少钱价格表-团购票价预定优惠-景点地址在哪里图片介绍参观预约旅游游览顺序攻略及注意事项营业时间-【携程攻略】

  来安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游玩攻略-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门票多少钱/价格表-团购票价预定优惠-景点地址在哪里/图片介绍/参观预约/旅游游览顺序攻略及注意事项/营业时间-【携程攻略】   这个景区是今年10月份才分开放的,交通还算方便,我们从南京桥北出发顺着104国道行驶至相官方向,在红绿灯处有个指引大牌,然后顺着新修的水乡大道往前行驶3分钟就到了,只见偌大的水世...

挺进千亿工业产业!丰都“以产兴城”未来这样干

挺进千亿工业产业!丰都“以产兴城”未来这样干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建议升级到Internet Explorer 9及以上版本或者安装Chrome内核浏览器获得蕞佳浏览体验。   更换或升级浏览器以获得蕞佳体验。   当前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会有安全风险且无法正常显示。建议您升级或使用其他浏览器。   若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为QQ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仍出现该提示,请切换至极速...

中新苏滁高新区:新质生长拔节有声

中新苏滁高新区:新质生长拔节有声

  今年以来,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实干实绩奋力答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考卷。   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   省、市新春头部会召开不久,园区以“起步就提速、开局就争先”的奋斗姿态,紧在前、快在前、干在前,全力以赴拼经济、争分夺秒抓发展,着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好头部步、见到新气象。   千帆竞,满目新。一串串数据见...

诏安县:走一条以“园区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产业振兴之路

诏安县:走一条以“园区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产业振兴之路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事关全县经济发展大局,要主动担当作为,突破思维定式,坚持依法依规,走出一条以‘园区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的产业振兴之路。”日前,诏安县委书记李亚容主持召开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专题会议时如是强调。   当天会上,诏安县农业农村局、县海洋渔业局、西潭镇分别汇报了肉牛、肉鹅、牡蛎、果蔬等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情况,与会单位进行补充发言。...

长丰冲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头部县”

长丰冲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头部县”

  2021年,比亚迪合肥基地落户下塘工业园。一直有“整车梦”的长丰县,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整车企业。   短短三年时间,紧随比亚迪的产业链上游供应商、下游服务商纷纷向长丰县集聚,“下塘汽车城”显现雏形。   整车一向是聚集零部件企业的关键。国内有不少县域地区利用整车带动产业的先行案例,比如广州市番禺区,以广汽乘用车、广汽埃安等整车制造企业为龙头快速形成...

江苏句容:聚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江苏句容:聚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近日,走进位于江苏句容经济开发区的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栋栋标准化厂房整齐排列,入驻的多家企业车间传出阵阵生产“奋进曲”,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中德智能制造产业园由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投资设立,项目总规划面积260亩,总投资10亿元,一期规划面积156亩,共建设31栋标准厂房和1栋综合楼,目前一期已完成两批次交付。“目前,项目一期共招商入驻1...

滁州:乡镇人才驿站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滁州:乡镇人才驿站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创新推进乡级人才驿站建设,努力提升基层引才聚才育才和服务人才能力。目前,定远县张桥镇、凤阳县刘府镇、来安县新安镇、明光市桥头镇、全椒县大墅镇及天长市石梁镇6家试点建设的乡级人才驿站已全部建成投入运营。   定远县首个乡级人才驿站坐落于张桥镇轻纺产业园,其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活动开展等均紧密结合产业园发展需求,致力于打造引才引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