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来安县:桃树结出“小康果”
南京都市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系列报道
连日来,滁州市来安县张山镇分外热闹,万亩桃花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从事农副产品经营的徐洪军也开着车,载着满车的山芋粉丝来张山镇推销。“每年桃花盛开的时候,很多人来张山镇赏花。我就借这机会,给自己的产品做做推广。”徐洪军说。
与徐洪军想法相同的商家不在少数。今年3月20日,2021年中国·滁州第十届桃文化旅游节在来安县张山镇开幕。开幕式当天,四处可见售卖美食、玩具等小商品的商贩,还有保险公司、银行、中国移动等单位在现场开展业务推广,都意图搭上桃花节这股东风,可见桃花在来安的重要“地位”。
种桃、卖桃、赏桃,发展“桃”经济
张山镇是中国桃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种植桃树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立足于桃花,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是*近十来年的事情。
在桃花节主会场仰山村西边的桃园里,记者见到了73岁的华公祥。他正忙着给桃树修剪枝条,衣服和鞋子上沾了些许泥巴。他放下手中的工具,拍了拍身上的尘土,领着记者走进家中。华公祥家内整洁有序、家居用品一应俱全。去年,他们夫妇俩纯收入达到近4万元,让人难以想象这家人曾是仰山村*后一批贫困户之一。靠的是什么?“桃花。”华公祥说,“驻村扶贫队指导我承包了将近4亩油桃,又申报了3000多块补贴。这才脱了贫,过上了像样的日子。”
记者了解到,仰山村是皖东*大的油桃村,油桃种植面积达28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约40%,亩产近2000公斤,亩均收入超过5000元。然而,仰山村村民增收致富靠的不仅仅是种桃、卖桃。2016年,仰山村被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单,确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此后,仰山村就以桃花为中心,兴建起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环线、游客接待中心、桃文化展示馆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并更换、新立了一批旅游标识牌,逐步发展起以农民为主体的体验型、休闲型旅游新方式,把乡土文化与乡村游结合起来,壮大当地绿色产业,实现乡村旅游农民办、农民管、农民受益。2020年,仰山村获评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来安县仅此一家。
写好“桃”文章,鼓了钱包、长了精神
从仰山村到张山镇,再到来安全县,做“桃”文章的热情逐渐蔓延。目前,来安县种桃面积近2万亩,亩产值超7000元。
2013年,原为来安县林科所技术员的宋金叶牵头成立了桃丰生态农业合作社,流转2300亩土地开展桃树规模化种植。目前,该合作社种植桃树约40种,主要向华东地区的百果园、沃尔玛超市等大型连锁商家供货。“这几年我一直在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品种,预计明年营收能达到2000万元左右。”宋金叶告诉记者。值得一提的是,桃丰生态农业合作社通过招收工人、土地入股等方式,提高了周边村民的收入。2020年,通过入股合作社,277户村民得到资产收益分红共计80100元。
“桃”文章做好了,丰满起来的不仅是老百姓的腰包,还有他们的精神面貌。“种植桃树,不仅仅给我带来了钱,还让我每天都有事情做,脑子里有事情想,这日子才过得越来越有劲头。”华公祥说。
来安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吕华是土生土长的来安人,在参与10届桃花节筹办的过程中,他也见证了这些年来父老乡亲一点一滴的变化。他说:“比起经济收入增长,*重要的是老百姓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从单纯的果农,到现在做农家乐、开民宿、搞采摘等,大家脑子更活络了,人的精气神也不同了。”
从“桃花”出发,来安县启动了生态观光休闲旅游的大发展,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业的进一步壮大和乡村振兴。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主题”要求,启动汊河金陵水乡、雷官板鸭小镇、半塔红色旅游等特色小镇,以及贾龙村、仰山村、林桥村、复兴村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创建工作,从而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当地老百姓走上小康路。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