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绿色银行”增生态福祉
寒冬时节,在全椒县神山国有林场,一片2000亩的薄壳山核桃林,树姿挺拔、整齐划一、长势茂盛,焕发着勃勃生机。
“全椒县国家储备林建设的*大优势就是由国有林场改革后成立的县森园公司自建,建设有保障、造林成本低、工程标准高、管护质量高、还贷风险低。”全椒县林业局办公室主任曹仕波告诉记者,2021年2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安徽省分行与全椒县签订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协议,项目总规模39.9万亩,总投资38亿元,成为我省首次利用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建设的国家储备林基地项目。
国家储备林建设是林业扩大面积、提升质量、增加效益的重要抓手。为实现“国家得林木、社会得效益、百姓得收益、企业得利益”的多赢局面,全椒县积极探索“储备林+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模式,实现多方参与、多元投资,让绿水青山进一步释放经济红利。
结合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特色产业发展,全椒县将薄壳山核桃和麻栎作为储备林建设主要目标树种,以朴树、三角枫、榉树、元宝枫等11个乡土树种为伴生树种,林下套种野生滁菊、芍药等,实现树上采果、树中用材、树下植苗,*大程度发挥林地立体价值。同时,建立与国储林项目相配套的薄壳山核桃加工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做强薄壳山核桃产业价值。
以国储林项目为杠杆,全椒县在县内选择10家有经济实力和信誉度的企业作为国储林建设施工单位,目前已与当地*大的薄壳山核桃种植企业太禾林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国储林政策性贷款资金与社会资本按照1:10的比例,撬动社会资本注入。在还款期内,经营储备林的林权由森园公司收储,社会企业获得林下经济和林产品收益并承担还本付息,共同探索新的国储林建设发展模式。
“我们计划建设国储林5000亩,目前已完成1000多亩,均选育优质树种,并采用智能滴灌技术,通过手机App终端实时掌握园区苗木水肥数据,全面加强苗木数字化、智能化、网格化管理。”全椒县太禾林业总经理郑莉华告诉记者,企业8年来已在全椒发展薄壳山核桃近2万亩,部分已挂果见效益。
据了解,滁州市在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结合建设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市县两级注资30多亿元,组建各类林业投融资平台11个,盘活国有林场136万亩森林资源。同时,加大与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地方股份制银行合作,撬动金融进山入林,全市国储林项目累计获授信24.54亿元。
5年来,滁州市共争取上级财政资金7.2亿元,市县两级财政投入7.6亿元,探索“林权抵押+政府基金+森林保险”贷款模式,设立林业抵押贷款担保基金300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累计28亿元,争取林业贴息2249.4万元,撬动社会资本80多亿元。
此外,滁州市还颁发了全省首批林业碳票,滁州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碳汇开发项目入选德国促进贷款项目库,贷款额度9000万欧元。完成首笔林业碳汇权证质押贷款,授信100万元。开发公益碳汇林项目2个,建设“一村万树”公益碳汇林基地26个,栽植和抚育林木36万株。
这段时间,在全椒县襄河镇八波村,全椒棵达生态农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凌碧波正带着工人在1200亩薄壳山核桃基地修枝,好几米高的薄壳山核桃树下,一棵棵造型别致的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煞是好看。“现在薄壳山核桃刚开始挂果,效益不高,而林下套栽的景观树每年每亩就有2万多元收入。待进入盛果期,整个效益还是可观的。”凌碧波说。
在全椒县石沛镇石沛村陶庄组碧根果(即薄壳山核桃)深加工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人忙着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工程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即将投产。建好后,将成为全椒碧根果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郑莉华告诉记者,该项目是碧根果产业深加工项目之一,是一个集加工、仓储、销售、研发于一体的产业平台,可加工碧根果油、碧根果休闲食品、碧根果饮等,延伸产业链。
石沛镇石沛村70岁的戴正银,在太禾公司已工作8年,负责管理仓库,每月3000多元工资。据他介绍,太禾公司现在有长期工60多人,季节工约200人。“全县薄壳山核桃种植面积达8.2万亩,年产量约1000吨,我们已经建立了2个初加工企业,开展碧根果分级、分选和脱壳等初加工,目前与几家食品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全椒县薄壳山核桃产业协会会长王宏军对记者说,该县还依托薄壳山核桃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起大墅镇民宿休闲、森林康养、六镇镇牧龙山采摘园、石沛镇林下花卉观光园等新型产业,实现融合发展。该产业带动了当地就业4000多人,年劳务收入5000万元以上。
滁州市持续推进薄壳山核桃、麻栎、杜仲、乡土特色苗木“三树一苗”等林业特色产业发展,面积170余万亩。其中,全市薄壳山核桃已发展至20万亩,建成国家级山核桃工程技术中心示范基地7个,成功注册“全椒碧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椒县还获评“中国碧根果之都”。全市共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2783个,培育国家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41家,入选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2个。
5年来,全市累计创建国家森林乡村31个,省级森林城市8个、森林城镇84个、森林村庄575个。做实林长制“1+8”科技服务平台,设立4个林业博士工作站,推广实用技术23项。
走进位于来安县舜山镇的百思德苗木花卉产业园,农耕文化园(体验式种植园)、苗木花卉科技展示园华东(国际)风景园林产业城、风景园林国际竞赛金奖基地、生态种植园、百万花园(主题观赏性园林)、康体休闲生态园等六大功能区错落有致,盆景园、地景苗木造型园内,苗木花卉琳琅满目、造型别致。中国盆景大师王恒亮正在工作室里为学员讲解盆景制作技艺并对学员的作品进行点评。
“在王老师的带动下,来安县从传统的种植绿化苗提升到盆景、地景苗,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益,也让乡村更美了。”来安县盆景协会会长石少军现在专业做盆景,还成立了合作社,发展盆景素材300多亩,做各种造型小盆景,通过线多万元的营业额,未来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百思德落户后,连续举办华东苗木交易博览会、苗木科技论坛和国际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并与中国工程院及北京林业大学等进行合作,带动舜山镇乃至全县苗木花卉向精品化打造转型。”来安县林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杨延忠告诉记者,通过引进山东的嫁接、组培技术,一棵龙柏的身价翻了好几倍;小叶女贞做成造型,每棵也从过去几十元变成几百元。目前,舜山镇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6.5万亩,花木品种230多个,年产值超5亿元,已带动300多家商户聚集发展。
“我们作为苗木专业村和国家森林乡村,正依托1.2万亩苗木花卉,与文旅结合,打造生态农庄、科普教育基地和万亩林海观光旅游区,发展民宿和康养产业。”舜山镇林桥村党总支副*杨满田说。
滁州市创新融合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机制,开展“金银森林行动”,为乡村种下风景林、油料林、经果林。其中,明光市开展“一村万树”行动,并建设林业生物经济产业园,打造百亿级林业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和“零碳”林业产业园区;凤阳县依托林业合作组织全面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定远县利用“四旁”栽植薄壳山核桃,美化乡村。同时,滁州市以国储林建设为基础,聚力打造国家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发展麻栎炭、食用菌和杜仲胶等林产品精深加工,皇甫山科普研学、老嘉山休闲运动康养、智能节水灌溉项目等,力求把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以储备林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记者 罗宝)
原标题:滁州市以林长制改革为总牵引,不断创新制度供给,健全护绿、增绿、管绿、用绿、活绿的五绿并进机制,在扩绿增绿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绿色银行”增生态福祉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池州市生态环境局原副县级干部陈长青被查
怀宁平山中心学校常态化开展自然科普教育
安徽59个县(市)PM2.5浓度排名公布 旌德*一
正在公示!安徽两市获评“中国美丽城市典范”
雨污分流改造被居民质疑野蛮施工 事发合肥童话名苑小区
全国法院十年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96.5万件
随意倾倒建筑垃圾 竟是淮南这家物业所为
省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一天 安徽生态环境系统全面下沉*一线
马鞍山:做好消杀工作 筑牢环卫防线
重污染天气来袭 安徽多地拉响黄色预警 请留心这样做
主办单位:安徽省生态环境保护协会、新安晚报社、安徽网广告热线: (龙主任)
合肥市大别山路699号安徽环境科技大厦8楼新闻热线: 、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