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进村土特产变身“香饽饽”
芝麻油、茶籽油、山核桃油、调味酱、玉米粒、绿豆、红小豆、炒货……来安县张山镇滁谷食品有限公司二楼产品展厅里,数十种包装精美、特色浓郁的农产品琳琅满目,分门别类地摆放在货架上,几名员工在各自岗位上有序忙碌着。公司负责人高一军的两部手机,不时响起“叮、叮、叮……”的声音。“这是订单成交的提示音,这边成交后,客服会把订单打印出来,送到打包区集中打包,然后通过快递寄到客户手中。”高一军说。
在高一军的指引下,记者来到打包区,3名工人娴熟地将玉米、麻油、核桃油等各类产品,按照客户下单的要求分类装进纸盒内,然后统一放到手推车上,送到邮寄区。
从产品无人问津到日接三四千单,仅仅用了三年时间,滁谷食品不但成功打造本地电商品牌,而且带动乡邻脱贫致富,成功跻身“网红电商”。
走进滁谷食品一楼生产车间,浓浓的油脂香味扑鼻而来。一条条崭新的生产线上,工人们有的在炒瓜子仁,有的在包装芝麻油。“这是今年新上的深加工生产线多种深加工产品。”高一军告诉笔者。
1988年出生的高一军,曾在江苏无锡市一家区域快递代理点干过三年,摸到了快递行业的一些“门道”,对电商也有了初步了解。2017年6月,怀揣着电商创业梦想的高一军带着妻子一起回到家乡来安,在张山镇罗顶村开始试水农产品线多万元,建了办公用房、冷藏库,还添置了一些设备。起初,从山东收了5万斤大蒜准备销售。“大蒜运到家一个多月后,价格就急剧下滑,且出现滞销。5万斤大蒜以亏本价卖,也只卖出2万斤,其余都‘烂’在了手上。”高一军说,这趟买卖不但没挣到一分钱,还背了10万元的债。
此后,他开始专注绿豆、红小豆、红薯、桃子等本地农产品,却因为产品同质化严重,迟迟打不开销路。“创业资金已经亏光了,我决定放弃了。”正在他准备和妻子一起再次外出务工之时,来安县商务局主动******劝说,鼓励他继续从事电商行业,并为他争取了6万元政策扶持资金。
有了这笔“雪中送炭”的资金,在汲取前期选品的失败教训后,高一军决定从当地特色农产品黑芝麻和芝麻油入手。“罗顶村的芝麻有优势,口感好、香味浓,尤其是黑芝麻营养价值高。”他说,经过半年时间的市场培育,他自产的黑芝麻油深受市场青睐,仅微信群里就有1000多个稳定客户。
结合本村实际,高一军开始带动农户规模种植黑芝麻。“为保证质量,我向农户统一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按高于市场价格收购。”高一军告诉记者,2018年他为各类深加工产品注册了商标,村里的芝麻、油菜籽、玉米、花生等土产成了“香饽饽”。
“已在拼多多、淘宝、天猫等购物平台开了14个店铺,以粮油为主打产品。平均每天接有三四千单,一旦做促销活动,*高有六千多单。”高一军告诉笔者,从销售普通农产品到精加工农产品,从仅仅销售产品到打造自主品牌,都是针对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经营思路、销售模式,才逐步成为专业电商的;2019年销售额560万元,2020年销售额达到了1300万元,今年销售额预计可超2000万元。
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帮助。原先在罗顶村不足700米的经营场地,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发展需求,高一军为场地问题急得直发愁。张山镇政府得知后,*一时间******帮助协调场地问题。去年12月底,企业搬迁至位于仰山村的张山镇电子商务产业园内。“厂房装修与设备采购,投入了近300万元,县商务局按相关政策给了80万元补助。”对此高一军心中满是感激。
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企业新上马了几条粮油深加工生产线,却苦于没有生产许可证而无法生产。“张山镇政府通过多方协调,在今年春节前夕,帮企业顺利拿到了生产许可证。”高一军说,业务快速扩张,现有场地2400多平方米不够用了,镇里又帮助协调了2400平方米的场地。
电商所到之处,乡村生机焕发。“我们从两个方面带动村民致富,一是提供就业岗位,公司员工由当初的2人,发展到现在的23人,基本都是罗顶村和仰山村的村民,平均月工资3000元;二是采购村民的土特产品,为土特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从而促进当地特色农业提质增效。”高一军表示。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