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镇的“时代蝶变”
据滁州日报“老百姓听讲罗司令要借衣裳,那肯定又要打胜仗……罗司令说,群众一针一线不能拿,必须赔偿没商量……”傍晚时分是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半塔镇大刘郢村一天中*热闹的时刻,村民们吃完晚饭,陆续走出家门散步。在该村新四军二师文化园广场上,两名身着新四军服装的红色文化志愿者正声情并茂地为群众们表演快板节目《罗炳辉司令赔衣裳》,精彩的表演引得观众掌声连连。“地道的家乡话,配上快板,罗司令的革命故事就活起来了,通俗易懂,很接地气,我们都爱听。”村民朱明星一边摇着蒲扇一边高兴地说。
“结合着党史学习教育和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创新形式,广泛摸排业余文艺爱好者、民间艺人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借助通俗易懂的百姓语言,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走村入户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乡村振兴增添精神动力。”半塔镇文化站站长王祖道告诉记者,快板《罗炳辉司令赔衣裳》、淮调《少奇同志在半塔》《半塔革命歌曲联唱》、诗朗诵《烽火再现》、民间旱船《子母灯》等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文艺节目特别受欢迎,有的还拍摄成视频,在“云”上传播,效果很好。
半塔镇是皖东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灿若星辰。抗日战争时期,半塔是皖东重要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是新四军第五支队在津浦路东的后方所在地,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张云逸、罗炳辉、徐海东、方毅、张劲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留下了许多新四军浴血奋战及军民心连心一家亲的故事。请老新四军战士、党史专家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革命战争年代的故事;在乡村建设中融入革命历史元素,让群众行走在老区随时随地可以感受到曾经的峥嵘岁月;不断丰富“皖东烈士陵园”的布展内容和手段,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学习革命历史;扩建新四军二师烈士纪念林、新建新四军主题文化园区和红色文化街区、红色公园、少奇楼……多年来,革命老区半塔注重红色基因的传承,积极创建“红色小镇”,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如今的半塔早改了旧模样。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屋,农户独特的文化院墙更是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旁边的健身广场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每到一处即是一景……仲夏时节,漫步在皖苏边界的半塔镇白云村,宛如世外桃源般的优美景观让人流连忘返,一股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气息扑面而来。“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我们的环境变得更好了,水更绿了,天也更蓝了,老百姓的生活也更惬意了。”半塔镇党委书记张在兵介绍,近年来,半塔镇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陆续实施了美丽乡村示范点打造、道路沿线整治提升、江淮分水岭国家风景道、“田家大院”、“来安·幸福里”、烈士河等建设项目,打造了北涧村万亩碧根果基地、罗庄村1.5万亩葡萄产业园,以及脱水蔬菜加工、稻虾共作、油桃、精品苗木等特色农业产业,百姓收入年年攀升。
农业经济发展稳步向前,红色小镇的工业经济发展也势头强劲。在半塔镇白云村工业集中区滁州越合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内,为汽车和地铁生产配套产品的近百台机器轰鸣,工人穿梭其间,一派忙碌的景象。公司总经理曾宝兵告诉记者,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以及对接大江北的深入融合,他把企业从南京竹镇搬到了一河之隔的滁州半塔,看中的就是半塔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革命老区群众的勤劳淳朴。“公司年产值2000多万元,税收100多万元,工人普遍工资5000元左右,解决了周边约100名群众就业。”曾宝兵说。“作为来安县北部门户和对接南京江北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塔区位优势明显。2020年,面对疫情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半塔镇完成了规模工业总产值7.67亿元、财政税收3035.7万元的预期目标。未来随着滁天高速、235国道开工建设,时空距离还会进一步拉近,区位优势还将进一步放大。”张在兵介绍说,随着越来越多的长三角地区企业落户,半塔镇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农产品深加工、商贸旅游业将会不断提档升级,该镇也立足建设成为来安县对接大江北建设的“第二桥头堡”。(李邦军 汪 勇)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