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滁”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全球光伏20强企业10家落户滁州;动力电池产业产值增长超38%;新能源汽车产业超600亿元;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氢能、低空经济等初露头角,未来可期……”
这是滁州市政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资政会专题纪录片中的一些片段。经过近六个月的筹备,日前,这场凝聚了众多汗水的年度协商大会拉开了序幕。
近年来,滁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争先创优,向“新”发力,主攻“新三样”,拼抢新赛道。站在新起点、落实新部署,振翅欲飞的滁州呼唤新动能。
为助力滁州趁势而上,年初,市政协顺势而为,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地”确定为资政会课题。
3月底,相关专委会成员、政协委员、专家等组成三个调研组,由三名分管主席分别牵头,围绕“产业升级”“科创引领”“开放合作”三个子课题,先后进车间、访一线、听介绍,全面摸清滁州市产业发展现状。
“调研中,我们发现,滁州正逐步实现‘环滁皆山也’到‘环滁皆产业’的转变,新兴产业更是呈现向上势头”,市政协负责同志说。
“我们欣喜于目前的成绩,但通过外出调研,通过对标沪苏浙自查,相信大家也都清楚地认识到,放眼长三角,滁州产业仍然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省外调研结束后,课题牵头负责同志总结。
光电产业是随着光电技术的兴起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产业。近两年,滁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战新产业,以惠科、长电、光智等为代表的光电企业落户滁州,形成支撑滁州光电产业的“黑马”。
2023年,安徽光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共同揭榜组建“先进光电子材料及系统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获批,成为全省9家首批安徽省产业创新研究院之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战新产业总产值的15.2%,其中半导体及光电企业实现产值超480亿元,跻身“千亿级”光伏城市行列。
“我市光电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同样不少”,光智科技总监潘磊说,“滁州光电产业集聚程度还比较低,缺乏独立园区,产业凝聚力不强”。
如何补齐短板强弱项,将滁州打造成产业迁不走、人才留得住、创新有平台的长三角福地?
为助力破解这一难题,市政协三个调研组经过十余次打磨,分别形成调研报告。县(市、区)政协、部分委员、专家纷纷围绕光伏、新能源电池、氢能源等产业,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搭建、服务机制等方面建言献计,提交协商发言28篇。
“建议抢占氢能源产业新赛道,布局一条涵盖上中下游的产业链,上游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实施电解水制‘绿氢’,中游引进氢燃料电池和氢能源重卡生产企业求突破,下游探索氢气储运新模式,服务好氢能源利用。”
“探索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紧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邀请企业参与教学,构建‘双师课堂’,着力破解新兴产业发展人才制约难题。”
“聚焦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加强科技招商,通过平台招引、大赛招引、基金招引等模式,广泛汇聚各类创新资源和科技项目,聚力把滁州打造成为服务合肥、南京乃至长三角的科创基地……”
市委书记、市长吴劲充分肯定大会发言,认为给出的意见建议非常具体,契合滁州实际,对下一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很有借鉴意义,要求分管的市领导,及相关部门认真梳理、研究吸纳,充分体现在今后政策谋划制定中,蕞大限度落实到具体工作上。
市政协负责同志要求,主动跟进资政会“下半场”,多提有用之言、多成有益之事、多出助推之力。张妍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