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来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招商“内卷时代”“错过深圳浦东不可错过安徽”的口碑何来?

admin7个月前 (10-23)来安产业信息104

  如果要评出这几年安徽经济领域的关键词,“双招双引”这四个字必然排在前列。

  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这个各地都在拼的常规动作,也在激烈竞争中日趋“内卷化”,成为困扰许多地区的难题。

  可在安徽,却有一套高效的特色打法,取得了肉眼可见的成果。

  成果,反映在经济数据上。2022年、2023年全省招引项目总数,连续两年超越万个大关,计划总投资分别超过7万亿元和5万亿元。

  成果,反映在产业结构上。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2020年的43.8%提升到2023年的49.1%。

  成果,还反映在企业家口碑上。近三年投资客商对安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满意率持续攀升。

  有企业家在见安徽省领导时表示:“错过浦东、错过深圳,现在决不能错过安徽。”

  这样的话,显然是受到触动而引发的思考和研判,不是礼节性的场面话。

  紧盯产业形势、找准自己优势、发起招引攻势。

  安徽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全力实施双招双引,实现了从点到面、串珠成链、集链成势的跨越。

  好口碑也成就了安徽优质项目抢滩布局、资源要素加速集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蓬勃壮大的发展胜势。

  2021年2月,安徽省两会头部次提出“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头部战场’”。

  顾名思义,“头部战场”标志着这项工作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

  2021年6月,安徽首次召开“双招双引”工作人员座谈会;2021年9月,首次召开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全体会议……一场场双招双引新“攻势”在安徽打响,有安徽特色的标志性打法日渐清晰,经济发展有了更加强劲的引擎。

  2021年8月,一场略显特别的会议在安徽省政府举行。

  虽然是一场布置双招双引的工作会议,但会议形式、结构发生变化。

  厅长汇报工作,直接PPT演示,有限时间内,大量图表和数据,呈现专业内容通俗易懂。主会场和各市分会场,均邀请十大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和专家学者参加,一起激荡思维。

  “这种会,开起来很过瘾,开完后很享受”。一位与会者说。

  到了9月,在安徽省政府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头部次全体会上,与会人员人手一本小册子——“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指引目录”,内容简洁又专业。

  这也是安徽首次多层面呈现完整的产业链图谱,对全球范围内的头部企业、核心技术、高端人才团队均画出了重点,让各小组按图索骥,充分了解“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

  各种打法中,首当其冲的,是“顶格战法”。

  项目和招商,都由蕞终拍板的人从一开始就直接负责,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

  近三年安徽省市领导会见联系客商14778批次、77446人次,其中省领导会见674批次、8360人次。

  善弈者谋势。在安徽,一股双招双引的热潮正加速涌动。

  为什么要把双招双引作为“头部战场”?从宏观经济上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其中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较强带动力,尤其是大项目的上马,可直接带来可观的产值、税收、就业等。

  从立项审批到建成投产,拔地而起的大项目渐渐成为当地的“大厂”,更成为盘活区域经济的“实力担当”。

  抓住大项目,抓住投资,就相当于抓住了牛鼻子,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全链条。

  投资从哪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需要各地积极争取,双招双引就是扩大有效益投资的重要手段。

  双招双引给安徽带来的,是实打实的经济硕果。

  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专门做了测算。结果显示,2021年至2023年,双招双引拉高全省生产总值分别达3700亿元、4900亿元和5800亿元,每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在1个百分点左右。

  今年9月底,位于合肥的企业晶合集成发布公告称,拟引入农银投资、工融金投等外部投资者共同对全资子公司皖芯集成进行增资,金额为人民币95.5亿元。

  网上有自媒体发文称,在当前的形势下,如此大手笔融资令人惊叹。

  2015年,合肥市政府为了布局显示驱动芯片,招商引进晶合集成,如今,它已崛起为一家全球显示驱动芯片代工龙头。随着汽车芯片浪潮兴起,晶合集成又承担起安徽省汽车芯片制造中心的重任。

  晶合集成年轻的子公司——皖芯集成,这家不到两岁的企业,成立不久便跻身“独角兽”行列。

  这些年,在资本圈,合肥是个热词。网友曾给予它“蕞牛风投城市”的别名。很多知名创业投资(VC)和私募股权投资(PE)机构都组团来过合肥。

  合肥之所以成功,打法不是靠“赌”,而是善于运用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在招商上通过国有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三方发力,建立了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还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资本支撑。形象来说,是为资本扮演科技创新的“总导演”。

  比如,产业界、投资界津津乐道的合肥引进京东方、蔚来等经典案例,背后有一套“龙头+配套”的打法。

  “龙头+配套”打法,即引进一个在产业链上居于“链主”地位的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纷至沓来,进而形成产业集群。比如,京东方自身在合肥累计投资近千亿元的同时,更带动驱动芯片、基板玻璃、关键材料、高纯化学品、偏光片等上下游企业超百家集聚,形成“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

  汽车零部件数量以万计。为加强生产协同性、降本增效,零部件企业往往跟着整车厂跑。产能巨大的整车工厂周边,都会聚集大量零部件企业。大众安徽吸引了38家供应商落地合肥,蔚来汽车已有120余家供应商在安徽布局。

  大众首款悬挂金色品牌徽标的全新车型。李季 摄

  从具体打法上升到理念层面,“龙头+配套”“基地+基金”其实是一种生态化思维。

  优质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哪里生态好、环境优,资源就流向哪里,产业就集聚到哪里,发展制高点就转移到哪里。

  安徽以“四链”深度融合厚植产业生态,通过完善的产业链配套、强力的创新链支撑、丰富的人才链供给、充沛的资金链扶持,进一步形成对产业资源的磁聚效应。

  “四链融合”、共生共享的产业生态,不仅“授人以渔”,甚至“授人以渔场”,让安徽成为一个活力喷薄、梦想花开的地方。

  三年来,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一幕幕故事,每天都在安徽上演。

  2023年2月,一家来自土耳其的全球知名船舶服务技术公司与阜南县签约,投资102亿元的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研发生产项目落户于此。

  国际大企业投资百亿元到安徽的一个县?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这家土耳其企业——纽龙船舶集团总裁努曼道出了原因:“这里的政府工作人员十分懂企业、值得信任,交往越深,越觉得这里营商环境优越,坚定了集团投资的决心。”

  哪有什么投资奇迹,只不过是有人在默默努力,擦亮了营商环境招牌。

  阜南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研发生产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奠基仅用50多天。而在2022年,阜南县曾引进的比亚迪项目同样刷新办事速度,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不到1个月的时间,实现了百亿元项目“当年洽谈、当年签约、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又好又快,安徽努力使之成为现实。

  伴随着一套套高效打法,安徽的项目由签约到开工平均时长减少一半,2021—2023年分别为287天、204天、150天;由开工到投产缩短7个月,从2021年的16个月减少到2023年的9个月;由投产到上规缩短2个多月,2023年为183天,较2021年、2022年分别缩短74天和70天。近两年更是有1106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跑出项目招引“加速度”。

  全国工商联调查显示,安徽营商环境得分在全国位次由2021年第16名提升至第8名,去年还首次获评“前10蕞佳口碑省份”,进入得分、口碑“双十”时代。据统计,近三年投资客商对安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满意率从2021年97.7%上升至2022年98.3%、2023年98.5%。

  像纽龙船舶这样的百亿元项目的“名场面”,在安徽也不算稀罕。

  这三年,安徽项目投资跨越式增长,项目质量突破式提升,项目能级跳跃式发展。

  据统计,2022年、2023年全省招引项目总数,连续两年超越万个大关;计划总投资分别超过7万亿元和5万亿元。近三年累计招引5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14个,其中2021年只有5个,2022年、2023年跳涨至56个和53个,带动全省制造业投资在近两年连续保持18%以上的增长。项目数量和能级的跃升,也带来信贷规模的同步快速增长。近两年,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5.3%、15.8%,增速连续居全国第1位。

  良禽择木而栖。不仅仅是资本,安徽也成为人才的“强磁场”。

  2017年,年轻的宫艺从挪威学成归来,入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加入“葛庭燧极限特性材料攻关突击队”。此后,他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对于他而言,安徽科研氛围浓厚,科创资源丰富,既是创新创造的平台,更是干事创业的舞台。

  对于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白明峰博士来说,安徽是一片“养人”的沃土。

  他在这里,从零职称到正高级职称,只用了不到1个月时间。

  在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方面,安徽破除人才发展障碍,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向用人主体授权。“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激活了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在科大硅谷片区内,工程师在观察多光子纠缠源系统的光斑形貌。程兆 摄

  数据显示,2023年,安徽各类人才总量达127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503.3万人、技能人才724.4万人,较2021年分别增加51.9万人、112.4万人;净流入约24万名大学生,应届高校毕业生留皖率74.2%,创历史新高。

  目前,各类“国字号”创新平台集聚4000多个创新团队,“科大硅谷”引来全球创新创业人员超万名,近三年高层次人才新增8万人。

  “到安徽去”正在成为一种现象和趋势,天下英才聚江淮的生动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无数经济专家都在致力于研究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密钥,寄希望于发掘出可供学习借鉴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样本价值”。

  其实,哪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各地的发展实际不同、时代背景有别、产业形势各异,“样本意义”多是经济发展的“术”,核心之“道”在于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对“势”的遵循与探索。

  具体到安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大势下,安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能扣住“双招双引”这个关键,用系统、创新、专业、平台和生态的思维起势、谋势,形成一套具有“安徽特色”的手法步法打法,然后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这便是安徽双招双引的制胜之道。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laian.021cf.cn/index.php/post/8644.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晨越动态】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房建工程头部批主体结构封顶

【晨越动态】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房建工程头部批主体结构封顶

  近日,由晨越建管集团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基础设施及标准化厂房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房建工程),举行头部批厂房主体结构封顶仪式,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胜利。   项目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张八岭镇,是江苏南京和安徽滁州合作的首批三家产业园之一,以汽车制造、新材料、装备制造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项目总占地面积约 350 亩,建设内容为新建...

安徽来安:科技为媒“引凤来栖”

安徽来安:科技为媒“引凤来栖”

  5月29日,安徽“双创汇”·走进来安暨来安县2024年科技招商节成功举办。活动以“科技赋能,创新来安”为主题,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目标,致力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进一步助力来安县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上午,活动在来安县蓝天大酒店正式启幕。省科技厅、市科技局、来安县相关领导,以及知名高校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重要嘉宾悉数到...

淮南:引凤与筑巢齐抓腾笼与换鸟并举

淮南:引凤与筑巢齐抓腾笼与换鸟并举

  “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理念,以盘活存量土地为抓手,以优化服务为切入点,多措并举分类分批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及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点,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助推1295.9亩、闲置土地242.4亩、工业低效用地433亩,建设标准化厂房95.18万平方米,引进企业90家,亩均投资提升45.7万元、亩均税收提升12.5万元。   一是发挥平台作用,构建“安心巢”。为...

滁州工投科技产业园

滁州工投科技产业园

  滁州工投科技产业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苏滁现代产业园子美路9号,面积约328.40亩。本数据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数据库,前瞻产业研究院20年持续聚焦全国细分产业研究、产业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产业地产规划、特色小镇规划、产业新城规划及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等,助力地方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   园区资料更新/展现形式升级请联系:   升级后园...

滁州市苏滁现代产业园

滁州市苏滁现代产业园

  入驻园区注册公司享招商引资奖励政策   在线咨询、留言预约考察工业用地高标厂房   机场距离:距离合肥新桥机场165公里   区位介绍:滁州,简称滁,古称涂中、清流、新昌。是安徽省省辖市,是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核心圈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南京市江北门户,国家级皖江示范区北翼城市,皖东区域中心城市,江淮地区重要的枢纽城市...

花开并蒂两个亿元项目成功落地合霍产业园

花开并蒂两个亿元项目成功落地合霍产业园

  一天内,成功签约2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合肥高新区霍邱现代产业园招商引资开出“并蒂花”。   7月24日上午,由上海欧拉猫食品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3万吨米粉米线加工项目成功签约,项目总投资1.4亿元,建设3条生产线,主要生产米粉米线等产品。当日下午,由安徽固瑞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3万吨炭黑研磨造粒深加工项目也成功签约,项目总投资1.58亿元,建设生产线条。...

融入长三角壮大新动能!记者走进滁州解码“新三样”产业发展

融入长三角壮大新动能!记者走进滁州解码“新三样”产业发展

  9月19日-21日,“潮涌江海阔·醉美滁州行”(第四季)解码滁州“新三样”产业——长三角媒体采访活动在滁州火热开展。活动由安徽省滁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多地的采访团队走进了力神电池滁州项目、全柴元隽氢能项目、滁州捷泰新能源、安徽奥特佳、安徽利维能动力电池等企业开展实地调研采访,了解滁州“新三样”产业发展现状,解码滁州“新三样”产业未来。...

通过“寻链”“引链”实现“固链”“强链”

通过“寻链”“引链”实现“固链”“强链”

  通过“寻链”“引链” 实现“固链”“强链”新华社合肥1月12日电(记者姜刚 周畅)新年伊始,记者来到安徽省滁州市的全椒经济开发区看到,安徽腾耀新能源配套产品供应链建设项目现场有条不紊,有的工人在浇砂石混凝土,有的在做保温施工,不远处的打桩机整装待发……“我们看中了这里地处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可以为龙头企业做配套,营商环境也不错,投资30亿元,去年10月正式开工。”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