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依法监督民事合同纠纷审判工作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深化“互联网+多元调解”,法官进社区巡回审判,对非法高额利息不予支持——
合肥:依法监督民事合同纠纷审判工作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021年10月14日09:55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民事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工作关乎营商环境、金融秩序和民生权益。8月23日至24日,合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专题听取审议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全市法院民事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开展调研交流,助力提升民事合同纠纷审判水平
2021年7月下旬以来,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率常委会组*人员,赴市中院、肥西县、庐江县、庐阳区和包河区开展专项调研,听取了全市两级法院相关工作情况汇报,与两级法院、检察院负责人及部分律师座谈交流,旁听了民事合同纠纷典型案件庭审,征求了市检察院对民事合同纠纷案件检察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分组审议中,常委会组*人员针对完善多元化解机制、强化诉讼服务规范化建设、提升案件审判质效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审议意见,为不断提升民事合同纠纷案件审判工作水平建言献策。
发挥监督职能,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下,全市法院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围绕营商环境、金融秩序和民生权益,在平等保护、公平效率、风险防范上下功夫,积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注重平等保护合同主体和中小投资者,立足司法实践,发布15条常见买卖合同法律风险提示,印发买卖合同风险提示单,防范买卖合同履行法律风险。市中院牵头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一级指标,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办法》等司法文件,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在规范金融秩序方面,2018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审结借款合同纠纷97574件、融资租赁合同纠纷2478件。依法规范金融机构在借贷中收取承诺费、咨询费或者购买理财产品等行为,防止变相提高融资成本。坚决打击职业放贷人,依法对民间借贷非法高额利息不予支持,规范引导民间融资行为。加强与银行证券等监管部门合作,发挥司法裁判规范指引作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在保护民生权益方面,全市法院践行司法为民,依法审结与就业相关的劳务合同纠纷11989件、劳动争议纠纷15211件,维护新型用工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审结与居民生活相关的物业服务合同纠纷25101件,化解物业管理突出问题,推动住宅小区文明建设。
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民事合同纠纷化解质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法院全面贯彻落实《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加强诉前调解、仲裁、公证等与诉讼的有机衔接,一站式多元解纠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中院与市工商联、市司法局联合组建合肥市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法院设立商会调解工作站。深化“互联网+多元调解”,全市842名调解员及140个调解组织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在线调解民事合同纠纷案件。
作为全国18家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法院之一,市中院着力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全市法院组建快审速裁团队37个,运用小额速裁、简易程序等高效化解民事合同纠纷,缩短审理周期。针对金融借款纠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等批量系列案件,肥西县、庐阳区等法院推广要素式审判方式,蜀山区法院率先上线要素式审判系统,推行表格式、令状式文书,促进简案快审。滨湖法庭主动对接金融后台基地和总部经济建设,推动金融机构与法院信息数据互通,实现金融案件类案批量集中办理。
聚焦诉源治理,全市法院深入推进“无案村(社区)”建设,开展“法官进网格”活动,594名法官和法官助理下沉社区,深入企业,开展合规审查、法律风险防范辅导、《民法典》宣讲,提供嵌入式法律服务,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水平。
加强诉源治理,有效推进民事合同纠纷审判工作
8月24日,在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分组审议中,市人大常委会组*人员就加强民事合同审判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多元解纠和法治宣传工作力度,持续深入推进《民法典》学习宣传,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常委会组*人员建议,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继续完善多元化解机制,加快市、县两级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平台建设,整合社会资源,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手段,形成多方参与、多元共治、多点联动的诉前解纷机制;要继续提高案件审理质效,进一步突出案件庭审中心地位,落实“繁简分流”和速裁工作制度;要继续健全工作保障机制,进一步落实员额法官动态管理规定,加强智慧诉讼服务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要继续加强审判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民事审判队伍政治建设,提升民事法官审判工作能力,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市中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市法院将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继续推进民事合同纠纷审判工作,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同时,借鉴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民事执行联动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民事审判工作,在诉源治理、“府院联动”机制、审判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从源头上解决民事合同纠纷的发生。针对新类型案件,要坚持府院联动、多部门联动,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依法履职,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切实帮助法院解决民事合同纠纷审判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合肥勇当“两个开路先锋”,加快实现“五高”,聚力建设“七城”贡献人大力量。(任达 周勇)
务川县“三平台”助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太原迎泽:财产继承起纠纷 中心调解续亲情
亳州蒙城探索推行“125+N”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克东:全力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工作
司法部:全国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7700多万件
宁夏将这样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高法:依法审理涉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纠纷 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推动人大监督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西宁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3万余件
江苏金湖:织牢非诉纠纷化解“一张网”
52岁的他,是学生们心中的“超级舞王”!
安徽合肥:智能仓库高效运转助力秋耕秋种
监督执纪不放松作风建设在路上(干部状…
安徽肥东:建农业科技园助力乡村振兴
“皖江港”即将动工建设年吞吐量200…
安徽省委*郑栅洁到中科大和大健康研究…
中国十七冶集团:匠心打造优质民生工程
中国东方教育:坚持“学以致用”办好“…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