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谁将是安徽第二城?
1.从教育、医疗、交通、城镇化率、人均gdp、gdp年增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实力等一系列指标上来看芜湖都处在省内前三位置且远高于滁州。
2.安徽省十四五计划中,芜湖市的定位为省内副中心城市,新的五年芜湖相较于其他省内地级市会有政策利好。
3.芜湖地处于传统的长江经济带且是长三角中心27城之一,南京、合肥双都市圈内,安徽三个自贸区其中之一,在未来10年这一区位优势必然会优于任何皖北城市。
那么有如此多光环加持,各方面数据碾压安徽第三城,且常年稳坐安徽第二把交椅的芜湖,近年来却常有人以滁州来比较芜湖。
似不自量力般的螳臂挡车,以卵击石?又或是只是自欺欺人,单纯的自我幻想?
2018年前很少有安徽人在经济上注意滁州这座城市,皖M是滁州车牌的开头,亦是滁州经济的开局。设市时市区仅是一个县城模样。下辖多县却大多为贫困县。此后数十年无论老百姓还是当家人都在埋头种田。经济?呵,能吃饱饭是*大部分滁州人的愿望!
现在用各项数据对比图来看,滁州目前的位置着实有点名不副实,教育,交通不比蚌埠,人均不比马鞍山,人口不比阜阳,某些数据更是惨不忍睹。但是,数十年前的滁州比这要惨的多。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一蹴而就,而gdp的快速增长只会是滁州的*一步。
有人说滁州市区GDP很少,靠的全是县域经济,说的并没有错,不过少说了一句,滁州市区人均GDP位列全省第二,仅次于合肥~下辖县市中,天长市,来安县,全椒县在安徽县市排行中人均gdp也位于前十。
其下辖的全椒,来安两县,多年以来一直与市区一体化发展,在市十四五计划中已经明确指出将会撤县划区,届时统筹发展,将会彻底扭转市区面积小,人口少等诸多的问题。
1.滁州地处皖东,长三角中心区27城之一,是整个安徽在长三角区域中的黄金地带,亦是安徽承接江浙沪产业转移的排头兵。
PS:近年滁州的增速快一大因素是因为苏滁产业园(苏州的投资为主)
芜湖5区1县1市,常住人口377.8万人
滁州2区4县2市,常住人口414.7万人
初看大差不差芜湖人均也高于滁州,但是滁州全市总面积13398平方千米而芜湖面积却只有6026平方千米,不到滁州一半,滁州将会有更多的工业用地。来吸引和打造一整个产业链。而芜湖将会和马鞍山类似,因为面积,人口从而限制了发展上限。
3.一二把手去拉投资,滁州市委*和市长对江浙沪有能力和可能投资滁州的企业都都联系一遍和跑了一遍,现在某些人单纯说一句滁州抱南京大腿起来的,简直可笑,也许芜湖也有这样的父母官,但是恐怕不会跑遍江浙沪吧~
4.南京的辐射,得利于南京大力建设国家级江北新区的战略,滁州区位优势于近几年已经开始体现(有些人以区域优势为黑,这也能黑?麻烦先去battle苏州),南京的产业转移和高校建设已经在滁州铺开和对接,与芜湖相比优势就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后发性,和区位优势发展的必然性。未来几年滁州增速将会越来越快。
1.相较芜湖或其他安徽老牌城市,滁州基础差,底子弱,不能一口气进入全省前列很正常,有些榜单并不能当饭吃。
2.滁州已经搭上南京江北战略的快车,本身就已经是江浙沪产业转移的*一线,未来增速不会放缓,且会越来越快。
3.在合肥,南京两大城市中间,注定芜湖滁州会被虹吸,不好发展成与之比肩的大城市,锁死了两城上限。其中滁州面积,人口都比芜湖高,且有后发优势,在区位条件相同情况下,(目前来看滁州更优)上限一定是比芜湖高。
未来五年在政策倾斜下芜湖在经济上应该还是第二城,五年之后可能会易主滁州。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