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来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滁州市大力培育发展独角兽(潜在)企业

admin9个月前 (10-19)来安产业信息60

  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在培育创新主体、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研发平台建设、发展基金丛林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科技型企业加速成长为行业“独角兽”。截至目前,我市联合摸排并推荐独角兽(潜在)企业7家(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企业6家),主要集聚在光伏、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其中,安徽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成为我市首家独角兽企业。

  培育创新主体,打造独角兽后备军。围绕挖掘独角兽(潜在)企业,大力开展创新主体培育工作,以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加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努力打造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力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2023年度,我市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109家、有效高企1353家,总量均居全省第三,为持续培育独角兽(潜在)企业提供了源头活水。市科技、金融等部门协同建立独角兽(潜在)企业培育机制,围绕省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工作,持续加大企业资本市场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培训。2023年全市资本市场培训服务参训企业3441家次,企业负责人参训2535人次,线上培训平台新增企业注册268家。

  聚焦重点产业,加强核心技术突破。聚焦产业重大需求和“卡脖子”问题,强化科技支撑与应用示范,围绕八大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组织产业链骨干企业开展科技攻关,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市已累计实施两批八大产业链强链补链攻坚项目24个,安排项目经费2340万元,一大批产业链重点研发项目的推进,持续在光伏、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蓄积先发优势,为相关产业独角兽企业诞生打下坚实基础。

  加强研发平台建设,推进高校顶级成果直接转化。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加强与一流院校的良好互动,推动建设一批“投资多元化、功能多样化、资源开放化、运行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2023年,我市先后与中科大、吉大、合工大、安大、南工大、南信大、南农大签订全面深化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工大智谷”、南京大学材料研发中心、南信大天长研究院、安大滁州研究院、南农大滁州科教创新园等平台载体,高效引进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团队45个,高层次人才近200人,促成并备案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项目133项,其中沪苏浙项目40多项,技术合同登记额4920万元。相关高能级研发平台的落地运营,已成为我市独角兽企业诞生的新型加速器、策源地。

  加快基金丛林建设,助推企业裂变成长。持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邀约高端市场化基金来滁落地。出台《滁州市促进风投创投发展加快打造产业资本中心若干政策》,对新设立或迁入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蕞高奖励2000万元,基金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和人才企业蕞高奖励500万元,力求引导风投创投集聚滁州、投资滁州,量质并举打造产业资本中心,构建与产业体系高效融合、互动繁荣的基金丛林生态体系。目前,全市共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73支、总规模789.97亿元,已投资实体企业201家、投资总额245.2亿元。通过各类创投机构的资金支持,在光伏、新能源电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培育了一大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促进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独角兽企业的涌现提供资本要素支撑。(全媒体记者喻 松 通讯员董 亮 实习生华彤彤)

  中国安徽在线网站(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10年度全省广告发布诚信单位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laian.021cf.cn/index.php/post/8626.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原创|这个城市正多方位向南京靠近滁州对接“大江北”融入南京

原创|这个城市正多方位向南京靠近滁州对接“大江北”融入南京

  扬子晚报网12月2日讯(记者 李冲)开放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是当今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潮流和方向。11月底,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经济报与滁州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苏媒看滁州”集中采访活动落下帷幕。作为南京一小时都市圈核心圈城市,滁州对接大江北的发展呈现出新格局。   近年来,在南京市牵头引领下,宁滁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合作成为...

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市第32届人才科技节成功举办

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市第32届人才科技节成功举办

  8月16日,2024年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市第32届人才科技节在上海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出席并作《合成生物科技的应用场景与科创实践》主旨报告。安徽省科技厅厅长赵明,滁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文芳出席活动并致辞。省科技厅、滁州市、天长市、安徽创新馆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

安徽三线小城首富印钞机

安徽三线小城首富印钞机

  各地首富,正排队涌入安徽东部三线月,隆基乐叶在滁州设厂,到2023年11月,已经扩建到四期工厂。在这期间,晶科能源、阳光电源、东方日升、福莱特等光伏龙头纷沓而至。据滁州政府数据,   隆基、晶科与阳光电源的董事长分别是陕西首富李振国、江西首富李仙德、安徽首富曹仁贤。除了光伏三巨头外,2021年11月,比亚迪在滁州建立动力电池工厂,生产比亚迪蕞先进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总投资140亿元!占地超7236亩!康佳与滁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总投资140亿元!占地超7236亩!康佳与滁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5月21日,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近日,公司与滁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据此,康佳计划投资140亿元与滁州市政府合作开发康养小镇等项目。   除了康佳明湖康养小镇,双方合作的项目还包括康佳智能家电及装备产业园、安康智能工厂、康佳集团...

江北新区研创园:奋力推进“四大行动”聚力建设“活力之城”

江北新区研创园:奋力推进“四大行动”聚力建设“活力之城”

  七月盛夏,万物葱茏。走进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只见高楼鳞次栉比,汇聚了1万多家企业、10万产业人口的“科创森林”日益繁茂,构成了一幅人城共进、产城相融的生动图景。   当前,江北新区正全力推动“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研产贯通、招商引资”四大行动。作为新区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头部梯队的关键板块,研创园铆足干劲,大力集结“研创力量”,充分发挥“研创优势”,掀起干事创...

滁州市琅琊区“创新布局”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滁州市琅琊区“创新布局”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滁州市琅琊区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主体,建立研发平台,优化科技服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塑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全区70%的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累计上报研发费用6.17亿元,同比增长84.7%。   创新培育积蓄“转化实力”。实施工业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滁州市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滁州市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一条条智能生产线有序运转、一台台精密仪器精准运行、一个个机械手臂交错摆动……日前,走进位于宁滁省际毗邻区南谯片区的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瑞微专注于功率半导体芯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搭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落户南谯区三年来,企业研发的Smart MOS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2。   惟创新...

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个个项目落地建设、一批批企业入驻园区……近年来,滁州经开区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传统家电制造基础,打出“双招双引”、项目帮办、科技创新“组合拳”,聚力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家电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形成产业链体系,智能家电产业正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全省27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2021年度考评结果中,滁州智能家电产业基地获评蕞高档次A档,省智能家电专班季度工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