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滁州市来安县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于有效制度供给和环境营造,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全方位帮助企业节约成本,缓解融资难题。
今年1-5月份,来安县16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6.4亿元,同比增长1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6亿元,累计增长11.2%。
盛世高科是来安县汊河开发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里的龙头企业,也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涉及轨道机车车辆中机车、客车、动车等多种轨道机车车辆配件。近年来,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管理,企业产品供不应求,企业效益节节攀升。
“供给侧改革”,具体而言,就是要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安县围绕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结构调整目标,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着力推动工业扩量提质发展。
目前,像盛世高科这样以技术创新提升发展动能的企业在来安县还有很多,雅美油墨、新贝发制笔城、云林数码、经纬模具和华峰医药等一批发展快、潜力优的骨干企业,已成为该县亿元企业的中坚力量。
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是必走的路径。为此,来安县制定出台了《来安县五大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按照“五大主导、多点突破”的特色产业布局,依托现有基础,全力扶持精细化工、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文具礼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特色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截至2015年末,来安县五大特色产业集聚规上企业112家,实现产值191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7.5%。
6月13日上午,总投资19.4亿元的13个重点项目在来安县举行集中开工仪式。“随着一大批新签约项目的入驻和开工建设,必将掀起项目建设的新一轮热潮,为来安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来安县县委书记杨甫祥在开工仪式上说。
现在的项目就是未来的产业。为着力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速,来安县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强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该县共谋划编制亿元以上项目106个,新开工118个,竣工投产105个。列入省“861”计划的41个项目完成投资57.5亿元。
来安县地处苏皖交界,与南京江北新区仅一河之隔,属南京半小时都市圈的核心层,承接产业转移优势颇多。但是,来安县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着明确而坚定的目标:紧盯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去年全年,来安县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个,实现到位资金88亿元。玖鸿清洁能源、倍立达复合材料等一批投资超10亿元项目签约入驻。
一家家企业的入驻,一个个项目的开工,来安县工业经济正集聚强大的内生动力。
“县委、县政府将始终秉承重商、亲商、扶商、安商、富商的理念,积极为项目建设、投产、达效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流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在6月13日的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杨甫祥的这番话让在座的不少企业家深有感触。“我们南京的企业能在安徽汊河发展得顺风顺水,得益于来安优越的发展环境!”在盛世高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孙剑群看来,来安优越的转型发展环境和优良的服务举措是企业迈向“高精尖”的重要推手。今年以来,来安县积极帮助企业新上项目申请国家级、省级各类专项建设基金,推进去杠杆,扩大企业资金来源。在该县经信部门的帮助下,安徽金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9000吨/年危险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项目和安徽立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520万片高档透明导电玻璃项目争取国家开发银行2016年第二批专项建设基金共6600万元。此外,来安县税务、经信、人社等部门加强合作,开展精准帮扶,采取困难企业认定、延期缴纳税款、缓缴五项保险费等多种举措,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和用工成本,帮助实体经济渡过难关。在企业反映*多的“融资难”问题上,来安县相继出台了“税融通”、续贷过桥资金等业务,大力推进“4321”政银担合作机制。截至5月末,金融、税务等部门与4家银行合作,共为有资金需求的12户工业企业办理了“税融通”业务,发放贷款51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