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来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admin8个月前 (11-13)来安产业信息30

  第04版:对线版:蕞美科技工作者

  凝聚改革合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壮丽篇章

  筑医台CHD美好医院产业共生基地全自动发药机。

  星恒电源(滁州)有限公司锂电池制造车间。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江苏和安徽两省、苏州和滁州两市合作共建的园区,也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实行市场化合作共建的头部个开发园区。园区自2012年4月成立以来,充分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先进发展理念,从规划入手,实现了从“荒坡滩涂”到“施工图”再到“实景图”的转变。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其在科技创新和区域合作中的卓越表现,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作为长三角省际合作的样板园区,中新苏滁高新区不仅是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的复制,更是区域合作与科技创新的典范。

  今年以来,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日益活跃,加快智慧园区建设,以“智慧大脑”集成创新应用为基础,深入推进创新、创造、创业融合,打造全省数字化建设新标杆。“创新+产业”引“智造”。探索“专家教授+创新平台(团队)+新质企业”。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清华大学分别共建苏滁启迪场景式创新中心和中科集萃科创谷;“麦腾科创智慧天地”创新平台已孵化近20家科技型企业;筑医台美好医院共生基地项目投入运营,康先达医疗、瑞艾医疗、戴纳实验科技等21家项目开园即入驻;全省首个民办非营利性明晟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将挂牌成立,聚力打造国家级孵化平台。“创新+企业”促“智变”。积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累计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8家、省数字化车间10家、省绿色工厂4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企业13家、高企10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1家、市企业技术中心21家。企业研发费用累计6.53亿元,同比增长42%,“双清零”工作完成100%;技术合同登记66项,合同总金额26亿元;新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92家,博石等4家企业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产业后城市”的理念,推进高标准、高品质建设。累计完成设施配套固定资产投资500多亿元,形成了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为依托的发展格局。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省实行市场化合作共建的头部个开发园区,实现了苏州工业园区运营模式的成功转移。这种模式不仅带动了落后地区思想观念的转变,也推动了园区建设理念的提升。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由中新集团投资3000多万元,委托新加坡邦城规划院等单位编制了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等30项规划。这些规划对产业、商住、配套用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明确产业、城市的发展节奏和实施路径。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强创新驱动发展,修订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政策,围绕企业自主创新、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大力实施新时代“满天星人才计划”,打造人才首选地。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2家、实现历史突破;国家级领军人才1名、高层次人才31名(海外全职引才2名);1人入选安徽省江淮英才培养计划领军项目。

  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其在科技创新和区域合作中的显著成就,成为了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高地。园区的成功经验,不仅为其他园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也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中新苏滁高新区将继续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全媒体记者朱晓平)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laian.021cf.cn/index.php/post/8765.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一张图谱“串”起都市圈科技创新

一张图谱“串”起都市圈科技创新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六年。前不久,2024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温州召开,主题为“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   南京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率先探路、勇挑大梁,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放大南京都市圈作为国家首个获批的跨省都市圈示范效应,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添前进动力。...

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市第32届人才科技节成功举办

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市第32届人才科技节成功举办

  8月16日,2024年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市第32届人才科技节在上海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出席并作《合成生物科技的应用场景与科创实践》主旨报告。安徽省科技厅厅长赵明,滁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文芳出席活动并致辞。省科技厅、滁州市、天长市、安徽创新馆等相关单位负责同志,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科技型企业、...

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第32届人才科技节举行

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第32届人才科技节举行

  近日,2024年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市第32届人才科技节在上海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举行。活动期间,天长市组织相关企业,实地参观上海松江区G60科创走廊、中安科创园、天长长三角(上海)科创中心、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与上海科创中心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沟通,推动天长与上海科技资源的深度对接。   活动聚焦天长主导产业发展、人才招引、跨区域合作...

江北新区研创园:奋力推进“四大行动”聚力建设“活力之城”

江北新区研创园:奋力推进“四大行动”聚力建设“活力之城”

  七月盛夏,万物葱茏。走进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只见高楼鳞次栉比,汇聚了1万多家企业、10万产业人口的“科创森林”日益繁茂,构成了一幅人城共进、产城相融的生动图景。   当前,江北新区正全力推动“服务企业、项目建设、研产贯通、招商引资”四大行动。作为新区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头部梯队的关键板块,研创园铆足干劲,大力集结“研创力量”,充分发挥“研创优势”,掀起干事创...

滁州市琅琊区“创新布局”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滁州市琅琊区“创新布局”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滁州市琅琊区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培育创新主体,建立研发平台,优化科技服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重塑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加速企业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全区70%的规上工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累计上报研发费用6.17亿元,同比增长84.7%。   创新培育积蓄“转化实力”。实施工业企业梯度培育行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滁州“融长”:正在“消失”的省际线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滁州“融长”:正在“消失”的省际线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滁州“融长”:正在“消失”的省际线   央广网滁州8月8日消息(记者徐鹏)从滁州渡口出发的景区游船,穿过碧叶如盖的荷塘,蕞终停泊在南京的码头;一家南京的研发机构,其生产基地落户滁州后,迅速“长成”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一座安徽的小镇,户籍人口4万多人,常住人口却超过8万,这其中来自南京的就有16000多人……   从区域实践到...

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攀高逐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攀高逐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处崛起于江淮大地的创新之地,正以“高”为引领,以“新”为动力,编织着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绚丽图景。在这里,科技与创新交织成网,企业与平台携手并进,共同书写着新时代下的壮丽篇章。   走进六安高新区,攀高逐新的气象扑面而来,项目工程建设的“进度条”持续刷新,科技创新的浪潮更是翻涌不息,为这片热土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作...

滁州经开区“三链”融合做好人才“引育留用”

滁州经开区“三链”融合做好人才“引育留用”

  今年以来,滁州经开区强化“责任链”,畅通“资源链”,完善“平台链”,全力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截至目前,园区先后帮助企业招引年薪50万元以上“高精尖缺”人才2人,新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8人,人才团队(项目)8个。   滁州经开区强化“责任链”,落实领导班子联系专家制度,制定“三送三问三帮扶”活动方案,联系走访专家人才37人次,开展人才工作调研29次,发放“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