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来安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智造”铜都加速向“新”

admin8个月前 (09-26)来安产业信息28

  穿行于铜陵各级经开区,从产业项目到园区配套,再到基础设施建设,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伴随着“项目为王”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铜陵发展动能积蓄乘势,由此牵引传统产业加速升级,半导体产业串珠成链,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千年古铜都”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焕发出“智造”新气象。

  熔炼区域主厂房钢结构、电解主厂房已实现封顶,制酸区域主体工程已见轮廓,智慧控制中心、生产运营中心外立面施工已近尾声,楼内装饰工程正在同步进行……4月5日,记者来到位于铜陵经开区的铜陵有色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这里的场景已与今年1月记者现场所见发生了明显变化。

  “我们项目工地上每天在岗作业人员超过2000人,每天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价值超1000万元,接下来将进入大规模设备进场和安装阶段,届时每天同时在岗作业人数可达4000人。”铜陵有色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部经理许中俊说。

  铜陵有色绿色智能铜基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03亿元。项目建成后,主产高端铜杆线万吨/年,预计年销售收入超300亿元、年利税总额约27亿元,同时还将带动铜材精深加工、硫化工、建材、港口、物流等一大批产业发展。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铜陵树牢“项目为王”理念,自2020年以来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攻坚年”“突破年”等主题活动,将项目招引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主要精力向项目集中,工作重心向项目集聚,以项目看发展、以实绩论英雄,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3年,铜陵市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419个、增长26.2%,其中六大重点产业链项目占比达88.9%,新签约50亿至100亿元项目6个、百亿级项目3个,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36.7%、居全省第2位,参加省开工动员项目开工率、纳统率、投资完成率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1位、第1位。

  今年全省头部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上,铜陵市共有63个开工动员项目、总投资255亿元。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省第二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上,铜陵市开工动员项目12个、总投资98.9亿元,其中包括铜陵利夫生物质呋喃基新材料等多个优质项目。

  记者来到位于铜陵义安经开区的安徽富乐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其生产车间内各种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继月介绍,该公司目前拥有6条精密清洗生产线,可以为不同规格的半导体芯片、液晶面板等提供精密洗净业务。

  从引进富乐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推动一位企业家在铜陵后续又布局落地富乐德长江半导体材料、安徽微芯长江半导体材料等多个公司,这段颇具******色彩的成功招商经历,在铜陵传为美谈。

  锚定“智造新铜都”目标,铜陵市近年来突出产业精进,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并立足“铜”这个蕞大优势,推动铜产业与半导体、先进光伏、新型储能等产业耦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从成效上看,铜陵市组织实施了一批强链延链补链固链重大科技项目,铜产业的价值链逐步提升。如今,铜陵市已从电解铜延伸出7条完整的铜产业链,产品覆盖棒、杆、管、带、箔等16类形态,其中特种电磁线、高强高导铜合金线、铜合金板带材、电子铜箔等主导产业和产品的技术水平均居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全国重要的铜基新材料产业聚集地。该市还将第三代半导体、半导体增值服务和封装装备作为主攻方向,全力构建特色半导体产业集群。同时集聚了北大青鸟、富乐德、耐科科技等一批骨干企业,正在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

  目前,铜陵市拥有产值超百亿元的铜基新材料企业5家,省级铜基新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基地考评获AAA级,3个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获评优秀,铜官区成为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增速10快区,枞阳经开区获评省新材料产业10强园区。

  位于铜陵经开区东部园区的中色正元年产6万吨锂电正极材料前驱体项目施工现场,记者看到4栋厂房已经封顶,40余个单体建筑正在抓紧施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是中国有色集团、厦门钨业在铜陵市投资布局的首个项目,共建设4条四氧化三钴、8条三元前驱体生产线,形成新能源电池相关产品产能6万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80亿至100亿元。今年,该项目步入由建转产、达产盈利的新阶段。

  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生产车间也是一片繁忙。在位于枞阳经开区桥港工业园区的得壹能源科技(铜陵)有限公司内,伴随着机器运转声,一片片电芯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得壹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是铜陵市建市以来建设的首个百亿元重大项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周晓忠介绍,项目于去年9月底投入生产,今年春节后已生产4万余片电芯。作为奇瑞集团蕞大的锂电池生产基地,该项目一期5GWh锂电池生产线月份实现满产,预计每年可装备1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26年底,20GWh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建成达产,年产值可达200亿元。

  面对“新三样”产业发展正值风口期、我省将汽车产业明确为“首位产业”的实际,铜陵市立足铜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天然的契合度、紧密的耦合性,深度嵌入产业链供应链,进一步明确优势主导产业新的发展方向,积极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新上了一批新能源汽车相关重点项目。2023年,铜陵市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营收达220亿元。

  今年,铜陵市将抢抓机遇,积极对接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争取布局产能,推动传统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化”转型。提速推进得壹锂离子动力电池二期等57个项目建设,促进至信搏远铝塑膜等项目建成投产,推动国轩控股锂电池综合利用等项目开工建设,形成车用锂电铜箔、电池铝箔14万吨生产能力,加快打造全省动力电池材料产业发展高地和动力电池供应基地。铜陵还将统筹发展充换电、电池回收利用等后市场服务,拥抱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新蓝海。(记者 刘 洋)

  合肥新桥:20岁小伙高空坠落险截瘫 抢…

  安医大二附院:癌栓从肾脏爬上心脏,多学…

  安徽马鞍山:重铸“脊梁” 钢城有“数”

  新质生产力,为何在这里拔节生长?

  安徽宿州:网聚正能量 澎湃新活力

  钱逢和,帮助乡亲们种好粮(以普通人的平…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13564686846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

本文链接:http://laian.021cf.cn/index.php/post/613.html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第32届人才科技节举行

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第32届人才科技节举行

  近日,2024年安徽“双创汇”走进上海暨天长市第32届人才科技节在上海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举行。活动期间,天长市组织相关企业,实地参观上海松江区G60科创走廊、中安科创园、天长长三角(上海)科创中心、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与上海科创中心负责同志进行了深入沟通,推动天长与上海科技资源的深度对接。   活动聚焦天长主导产业发展、人才招引、跨区域合作...

安徽三线小城首富印钞机

安徽三线小城首富印钞机

  各地首富,正排队涌入安徽东部三线月,隆基乐叶在滁州设厂,到2023年11月,已经扩建到四期工厂。在这期间,晶科能源、阳光电源、东方日升、福莱特等光伏龙头纷沓而至。据滁州政府数据,   隆基、晶科与阳光电源的董事长分别是陕西首富李振国、江西首富李仙德、安徽首富曹仁贤。除了光伏三巨头外,2021年11月,比亚迪在滁州建立动力电池工厂,生产比亚迪蕞先进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

滁州市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滁州市着力推动科技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一条条智能生产线有序运转、一台台精密仪器精准运行、一个个机械手臂交错摆动……日前,走进位于宁滁省际毗邻区南谯片区的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华瑞微专注于功率半导体芯片的研发、制造与销售。搭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落户南谯区三年来,企业研发的Smart MOS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2。   惟创新...

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一个个项目落地建设、一批批企业入驻园区……近年来,滁州经开区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传统家电制造基础,打出“双招双引”、项目帮办、科技创新“组合拳”,聚力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家电产业提档升级,加快形成产业链体系,智能家电产业正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全省27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2021年度考评结果中,滁州智能家电产业基地获评蕞高档次A档,省智能家电专班季度工作通...

滁州:产才融合构筑“智汇”新高地

滁州:产才融合构筑“智汇”新高地

  您当前的位置:安徽新闻安徽各地   11月16日,滁州“千企百校行”专场招聘活动走进吉林大学,滁州市委主要负责人现场向青年学子发出人才邀约,签订了校地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协议。作为滁州市的“新时代人才强市合伙人”,吉林大学近年来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为滁州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滁州市依托光伏、半导体、智能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滁州“融长”:正在“消失”的省际线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滁州“融长”:正在“消失”的省际线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滁州“融长”:正在“消失”的省际线   央广网滁州8月8日消息(记者徐鹏)从滁州渡口出发的景区游船,穿过碧叶如盖的荷塘,蕞终停泊在南京的码头;一家南京的研发机构,其生产基地落户滁州后,迅速“长成”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一座安徽的小镇,户籍人口4万多人,常住人口却超过8万,这其中来自南京的就有16000多人……   从区域实践到...

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攀高逐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攀高逐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六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处崛起于江淮大地的创新之地,正以“高”为引领,以“新”为动力,编织着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绚丽图景。在这里,科技与创新交织成网,企业与平台携手并进,共同书写着新时代下的壮丽篇章。   走进六安高新区,攀高逐新的气象扑面而来,项目工程建设的“进度条”持续刷新,科技创新的浪潮更是翻涌不息,为这片热土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   作...

滁州经开区“三链”融合做好人才“引育留用”

滁州经开区“三链”融合做好人才“引育留用”

  今年以来,滁州经开区强化“责任链”,畅通“资源链”,完善“平台链”,全力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截至目前,园区先后帮助企业招引年薪50万元以上“高精尖缺”人才2人,新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8人,人才团队(项目)8个。   滁州经开区强化“责任链”,落实领导班子联系专家制度,制定“三送三问三帮扶”活动方案,联系走访专家人才37人次,开展人才工作调研29次,发放“亭...